• 30阅读
  • 0回复

工地上的业余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04
第3版()
专栏:

  工地上的业余学校
新华社记者 蔡蔚生
湖北省鄂城县洋拦湖畔新庙乡建新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堤防岁修工程的青年、壮年们,上堤第二天就在堤上办起一座工地业余学校。他们用自己住的工棚作教室,把门板拆下当黑板,用泥坯和木板搭起来当桌椅,解决了堤防工地上学习条件的困难。工地指挥部发现这种情形后,即时通过广播筒、黑板报和鼓动牌等,向全工地表扬了他们这种不怕困难,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很快,全堤段六个乡两千多个民工,都学习了他们的经验,以队、社为单位普遍办起了工地业余学校。结合劳动竞赛,民工们又展开了火热的学习竞赛,他们提出:在修堤的两个月内读完一册课本,认识三百个字。每天夜晚,洋拦湖畔灯光闪闪,洋溢着一片读书声。最近,新庙、将军两个乡的民工举行了一次学习测验,仅仅十天的时间,学员们一般地都学会了一百个左右的字。
堤上,白天劳动很紧张,夜晚还常开会、评工记分,弄不好就挤掉了学习时间。民工们想出了开会快、评分快的办法:每天收工前,领导干部先碰碰头,能够由干部解决的问题尽量由干部解决,减少开大会的次数;如果一定要开大会,也事先充分准备,做到费时少,收效快。为了评分快,散工前,民工们就地酝酿好每人的工分,上课前很快通过。这样,学习时间就可以腾出来了。
工地业余学校的教师们组织了教学研究小组,集体备课,交流教学经验。他们并创造了“送字上工堤”(把每天学习的课文、生字,写到黑板上,白天放在工地人多的地方)、“扁担识字”(把生字写在扁担上)等教学方法,受到学员们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