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低级社转高级社前途更光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05
第2版()
专栏:

  低级社转高级社前途更光明
本报记者 商恺
山西省解虞县王村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秋收以后就忙着讨论和酝酿转高级社的问题。王村党支部和社务委员们,更加忙碌。他们要深入了解社员们的思想情况,要研究和解决过渡阶段发生的新问题。合作社办公室里的灯光,有时候彻夜长明。
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前进
燎原社是在1953年春天建立的。现有农户381户,男女社员1,702人。入社土地共有8,505亩。地势平坦,一望无边。建社三年以来,生产有飞跃的发展。籽棉,1952年亩产176斤,1955年亩产319斤,比建社前提高81.2%。小麦,1952年亩产78斤,1955年亩产145斤13两,比建社前提高85.9%。秋粮,1952年亩产134斤,1955年亩产243斤,比建社前提高81.3%。每亩平均总产值(棉、麦、秋主要作物),1952年是25.44元,1955年则为47.43元,比建社前提高86.4%。
燎原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一直保持着土地和劳力的比例分益制度。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劳力报酬部分和土地报酬部分的矛盾日益显著。燎原社从建社的第二年,便开始主动地去解决这个矛盾。1953年——建社的第一年,土地的分益比例是40%,到1954年,便降到38%,1955年土地报酬又改为定量分益,占这年全社纯收入的29.7%。土地分益比例虽然逐年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还远远落在生产发展的后边,仍然是土地越多的得利越多。1953年每一个土地股便分到9.34元,1954年每一个土地股便分到11.20元。1955年改为定量分益后,每个土地股固定为7元,虽然实际上比前二年有所降低,但是土地分益仍占全社纯收益的29.7%,合人民币70,014元。这一部分由劳动创造的财富,很明显地被土地占取了去。因此,引起了广大地少劳力多的社员的不满。土地多的社员们呢?则依仗着土地分益,不积极参加社里的劳动。
社务委员会对1955年社员劳动情况作了两项统计:(一)全社男女劳动力827个,如果充分发挥劳动潜力,全年可作到12万个劳动日。但是实际上1955年才作了10.5万个劳动日,全年平均每个劳力只作126.9个劳动日。(二)全社男女劳力827个,1955年经常出勤的只有677人,出勤率仅占82%。由此看来,燎原社的土地私人占有制度,严重地限制了社员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变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广大社员的普遍要求。
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王村党支部具体地调查和反复地研究了燎原社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认为已经具备了转高级社的条件。
第一,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社员的收入已比入社前普遍提高。1955年,每人平均收入增加到170.5元,比入社前一年增长了74.7%。绝大多数社员的生活已超过了当地一般中农生活的水平。据一般中农每人每年平均需要生活费127.27元。如果以此为标准,那末,全社353户社员(1955年冬入社的28户不计),超过这个水平的有233户,占66%。达到这个水平的有108户,占30.6%。不及这个水平的仅有12户,占3.4%。
如果取消土地分红,会不会降低社员的收入,影响社员的生活呢?社务委员会曾根据1956年比1955年再增产54.6%的生产计划指标,并且在进一步发挥劳动潜力,提高劳动出勤率的基础上,进行了试算预分,挨家挨户和1955年的收入作了比较,结果是:353户社员中,超过1955年收入的达346户,占98.02%。只有四户完全是老弱病残无劳力户,可以用社的公益金救济。
第二,三年来社内共积累了公共财产90,250元。其中大部分已用来购买了生产资料,主要的有:载重汽车一辆,大车38辆,新式水车50部,柴油抽水机三部,双轮双铧犁18部,新式步犁八部,播种机三部,喷雾器喷粉器11台,牲畜308头。社会主义经济力量有了显著增长。
第三,随着社内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土地报酬的逐年降低,社员对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的私有观念,已逐渐淡薄,劳动观念进一步加强。大部分贫农和下中农积极要求取消土地分红,许多人过去认为“土地、大牛是靠山”,现在都说“合作社是命根子”。爱劳动、爱集体、爱护公共财产,已经成了全社的风气。
第四,社内17户孤寡老弱户的生产和生活,都可以得到适当的安排。其中有13户可以分配去养猪、养鸡、养鸭、摘棉、积肥、或是作些农业上的轻微劳动。完全失去劳力的四户,社里每年救济上1,500斤粮食就可以维持生活。社员们说的好:“全社八千多亩土地,细收细打一下,就把他们的生活问题解决了。”事实上,燎原社早就这样作了。
第五,几年以来,社内已经培养了一批生产领导干部:社务委员15人,正副生产队长36人,各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5人。他们在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农业技术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全社有共产党员21名、青年团员29名、群众积极分子40多名。这是领导全体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仍然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
燎原社虽然具备了转变为高级社的条件,但是在过渡当中,一些社员思想上仍然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据王村党支部和燎原社社务委员会调查,381户社员中,对于转高级社这件事积极拥护的有240户,占全体社员的62.8%。其中大部分是贫农和下中农。他们普遍反映“听共产党的话,办高级社没错”。60多岁的社员李应杰说:“我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看上社会主义。”他喜的整天闭不上嘴。当然,也有个别的贫农,对自己用血汗换来的那一小块土地,仍然恋恋不舍。如社员李正高,原来垅地无有,经过多年辛苦劳动,好容易买了一亩地。入社以后,他曾说过:“我没这一亩地,入不了社,翻不了身,这一亩地就是我的命根子。”现在听说要取消土地分红了,他心疼的几夜睡不着觉。但是,当他想到1955年劳动分红八百元,超过他的土地分红一百倍的时候,终于战胜了自己这一点私有心理,举起了拥护的双手。
对于转高级社既不反对也不积极,表示跟着走的有93户。这一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土地和劳力相等的中农,政治觉悟不怎么高。不过,他们从自己的体验中证明,几年来跟着共产党走合作化道路的结果,年年增加收入。他们听说要取消土地分红,并没有感到惊慌,他们抱着“怎变怎安排”的态度。
对于转高级社震动较大的有40多户,主要是一些孤寡老弱和占有土地较多的富裕中农户。其中孤寡老弱户,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积极拥护的,但是当他们初次听到要取消土地分红的时候,曾一度产生了恐惧心理。如阎子仲的母亲,一向是靠儿子给留下的养老地过活,她刚刚听到取消土地分红的一点风声,便立刻去找社长,害怕儿子不养活他了。对这些人,只要讲清楚合作社照顾孤寡老弱的政策和办法,他们很快地就会安下心来。占有土地较多的富裕中农,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对取消土地分红,有某些抵触情绪。如富裕中农杜凤寿听说要取消土地分红,很不满意,社里通知他去开会,三次都不到,坐在家里闹情绪。
王村支部和燎原社社务委员会根据社员中的这些情况,除了反复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以外,并积极领导社员对全国五年计划,对全省、全县、全社的生产规划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使社员们从远到近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远景。依照燎原社的生产规划,1956年将在95%的土地上实行机器耕作,要把全部旱田变为水田,棉田要扩大到4,300亩,麦田复播面积将达到90%。这就为大面积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到1962年,全社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390,350元。在生产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到1962年,社员每人的平均收入将增加到880元。这一幅幸福生活的图画,在社员们看来,已经不再是什么远景,而是来到眼前的事情了。这不仅对占有土地少的社员是很大的鼓舞,就是对占有土地较多的富裕中农社员,也是一付定心剂。如过去思想抵触较大的翟小五说:“像这样吗,转高级社以后,前途更光明了。”地多劳力少的崔俊常也说:“只要社里的大堆冒起尖来,咱这点土地少收不了几个钱。”经过这段思想教育,绝大部分社员都积极拥护转高级社,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现在全社家家户户都在算劳力,订计划,争取在1956年多作劳动日。60多岁的社员翟乐道,在学习和讨论生产规划的时候,很受感动,他编了一个快板,在人群里高兴地唱起来。歌词是:“社员们,鼓劲干,咱社前途大无边。明年铁牛满地跑,两条水渠修成了。村南引水村北浇,机器耕地深又好。地不分红莫要怕,庄稼不长不由它!只要粮食打的多,不愁缺吃不缺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