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上访”与“下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3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我说农村

“上访”与“下访”
胡昌方
  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下到基层,这当然是好事。然而,有的只热衷于“下”,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政策咨询的基层群众,却缺乏热情,漠然置之。
  联系群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基层”和接待好从基层“走上门”来的群众,都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交流思想感情的好机会,二者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为群众办实事”,其途径也是多渠道、多方面的。“下基层”,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倾听“上门”群众的呼声,不断改进工作,抑或向“上门”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都同样也是为群众办实事。
  必须指出的是:大凡群众“上门”或“上访”频繁的地方,往往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在思想感情、政策法规等方面,与基层群众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及时的沟通,或是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关心不够。因此,不少单位自觉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并从中悟出成功经验:“干部下访多,群众上门少”。
  可见,干部还是得强化公仆意识,求真务实、力戒飘浮。不能设想,一个厌恶群众“上门”的领导干部,能够真正身入心入地“下基层”;也不能设想,一个“门难进、脸难看”、“踢皮球”的单位,“下基层”后能真为群众办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