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身残志坚钢铁汉——记江西通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4
第2版(要闻)
专栏:

身残志坚钢铁汉
  ——记江西通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应
本报记者 余清楚
  握住李洪应坚实有力的手,就能感受到他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的力量。这位在少年时不幸失去左手和左腿的青年,克服重重困难,把一个个面临困境的企业,整合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的江西通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为7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
  现任通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洪应先后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有一种力量叫创业
1979年,李洪应高中毕业,受照顾进入“五七”工厂当会计,成为该厂唯一的男性。“五七”工厂是火电公司为照顾职工家属就业而成立的三产企业,主要生产编织袋、锅炉用钢球及承担火电公司分配的一些勤杂工作。当李洪应看到这些柔弱的女性扛着几十公斤的金属加工件装卸车,推着大板车奔忙时,心里既感动又难受。从那时起,探索企业发展新路的念头一直牢牢地占据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1991年,“五七”工厂两位老厂长先后退休,厂子“群龙无首”,怎么办?上级先后打算委派的两人一看这个烂摊子都婉言谢绝了。厂里职工把目光投向李洪应,30多人联名向主管领导写了推荐信。“要管,我就要把厂子管出个名堂来。”年轻的李洪应决心迎接挑战。
  1991年春,李洪应走马上任,将工厂更名为“南昌市火电金属加工厂”。“从熟悉的金属加工起步,到火电公司以外的市场上去找饭吃!”李洪应确定了第一个目标。
  李洪应跑遍了南昌的大街小巷和郊县,接回南昌纸业公司等单位的一笔笔业务,当年产值3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第二年又翻了一番,工厂基本脱离困境。
  1993年,江西锅炉厂厂址搬迁,有一批蛇形管需加工,李洪应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开发新产品的好机会。当他了解到蛇形管是受压部件,必须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时,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省劳动厅汇报厂里的技术设备、人员素质情况,请省厅专家来厂考察生产能力、经营管理状况。诚心和韧性换来省劳动厅的支持和信任,破格为这样一个50余人的小厂向劳动部递交了书面报告,很快得到了“同意试生产”的答复。他们企业成为江西第一家获得单件配套生产蛇形管资格的企业。
  李洪应大胆开辟多种经营,投产建成了南昌市清井纯净水厂、赣电印刷厂、工业用气供应站等多家下属企业,拓展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到2002年,火电金属加工厂先后兼并或合并了火电公司好几家下属企业,成立了江西通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省火电公司属下效益最好、外接业务最多、产值最高、职工收入最多的企业。
  有一种精神叫拼搏
  李洪应1962年出生在江西电力系统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1岁那年,他回乡看望外婆时,一颗遗留在池塘的炸弹突然爆炸,李洪应失去了左手和左腿,也失去了少年时代的许多欢乐。
  李洪应18岁那年参加了工作,他利用工余时间和休息日,先后学习了法律、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业余大学会计专业的文凭。
  1991年,李洪应担任“五七”工厂厂长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去开拓市场。“如果会骑自行车的话,那多方便呀!”怀着这份“异想天开”,他从旧货市场买来了一辆自行车,一个人晚上苦学。一个月后,他便可以熟练地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了。
  出差,对正常人来说算不了什么,李洪应却要为此承受着极大痛苦和不便。尤其在夏天出差,最不方便的是洗澡。平时在家,可以坐在凳子上洗。出差在外,他只好单腿站立,单手拧毛巾。睡觉前后卸装假肢,他不愿让别人看到创口的脓血,总是最晚一个睡,最早一个起。为了吸潮和减少磨擦,外出时,他得带上许多卫生纸,垫在断肢和假肢之间,每次卫生纸都被磨得粉碎,上面沾满血渍,稍一动就疼得直打哆嗦,而他必须咬牙挺下去。有时出差,说走就走,乘火车连个座位也没有,他一条腿支撑着80多公斤重的身体,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一次竟然晕倒在火车上。
  有一种美丽叫奉献
  为了减少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阻力,李洪应第一个动员妻子朱彩萍从质检员岗位上无条件地退下来。年纪轻轻就要下岗,一向坚强、通达的妻子流下了委屈的眼泪。李洪应温情又坚定地对妻子说:“改革总是要有人做出牺牲,做出奉献,我们不带头,怎么去做别人的工作!”听了丈夫的话,朱彩萍含着眼泪离开了公司。
  李洪应把职工当亲人,谁家有困难他主动去帮助。哪位职工生病了,他总要自己掏钱买些营养品去探望。一名毕业不久的河北籍大学生,家里比较困难,与女朋友相亲没有一件好点的衣服。李洪应知道后,自己掏钱为他买来两件衬衣、一条裤子。青年工人王刚明的母亲半身不遂,兄嫂单位效益差,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李洪应常常100、200元地接济他。
  市场之路越闯越宽,经营之道越走越畅,李洪应遇到的困难、吃的苦也越来越多。一年夏天,李洪应去天津碱厂洽谈业务,为省钱,他与同事吃住在碱厂原来的火电公司施工工地。那个厂的厂区特别大,常人从施工点到厂部也要走半个多小时,李洪应每天至少要走四趟,多时五六趟。有一天傍晚回工地,他觉得左腿不对劲,身子一歪就跌倒在地。一看,原来假肢中一根直径32毫米、壁厚3毫米的支撑钢管断了。同行的费师傅赶紧帮他把假肢拿到街上去焊。焊好假肢后,焊接店老板发出感慨:“这样粗的钢管都走断了,你们厂长走了多少路啊?”李洪应走了多少路,实在没人算过,可一年365天,他至少有200天在外奔波,别人的假肢可以用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可他的假肢半年不到就得修理,一年一换是常事。
  总在外面奔波的李洪应常常不能照顾到家里。1996年4月的一天,妻子朱彩萍患颈椎骨质增生,压迫动脉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早晨起床时觉得天旋地转,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李洪应一早就上班去了,朱彩萍一人在家,只得打电话找来婆婆和同事,在她们的搀扶下去了医院,经检查需住院治疗。可李洪应忙着工作,中午就赶到浙江去了,一去就是一个月。
  李洪应说过:“我很幸运,是党和人民给了我全新的生命,是企业和职工给了我施展才华的空间。我是一个党员,没有理由不奋斗,没有理由不拼搏,没有理由不奉献,即便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我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