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力戒浮躁之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4
第1版(要闻)
专栏:

力戒浮躁之气
仲祖文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各部门都在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是可喜的。但在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浮躁情绪。有的提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铺摊子、上项目;有的对事关当地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新提拔起来的领导干部,不是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精心营造“安乐窝”、拉各方面“关系”,等等。这种浮躁之气,败坏党风政风,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也影响了干部的健康成长,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
  浮躁之气,反映了一些干部思想作风上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应当看到,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条件好的地方要看到差距和不足,不盲目自满,不头脑发热,努力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条件比较差的地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干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把群众的“胃口”吊得太高。这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形势越好,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自觉追求,作为一种优良的领导作风自觉发扬。对各地各部门新一届领导班子来说,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是重要的,但想问题、作决策要充分调研,尊重民意,决不能想当然干事情。要特别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防止换一届领导班子就换一个思路的做法,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一届接着一届干,每届都有新贡献。
  浮躁之气,是思想不正、党性不纯的表现。有的人一门心思想当官、当更大的官。在这种思想驱动下,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考虑增加自己的声望、影响,贪图更快地出政绩。因此,干工作患得患失,热衷搞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投机钻营,跑官要官。克服浮躁现象,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绝不能陷入计较个人名利、地位、利益的泥沼之中。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民、务实、清廉。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境界提高了,心态平和了,就能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一些求实精神,少一些浮躁之气,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力戒浮躁之气,党组织负有重要责任。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缺点和不足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决不能捧着、哄着、顺着。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去,越要赋予艰巨的任务。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识别和考察干部,不能只凭听一、两次汇报就判定一个干部的好坏,只看一、两个工程就评定干部政绩的大小。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入到干部工作中来,进一步改进干部的考核标准和方法。要特别防止和克服那种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的现象,鼓励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练“内功”、干实事。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职级、待遇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市县主要领导干部安心岗位工作。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意发现和任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善于识别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切不可被“作秀”和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我们党内,绝不能让投机取巧、夸夸其谈的人如愿以偿,也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干部吃亏。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期望很高。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夙兴夜寐,努力工作,我们一定要实践“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力戒浮躁之气,大兴务实之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