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十月份,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上升,引起监管部门关注——控制不良贷款反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4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金海观潮

十月份,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上升,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控制不良贷款反弹
午言
  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对银行机构实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重考核目标。在这两个指标中,不良贷款率可能因大量新增贷款而被稀释,不良贷款绝对额的变化就显得更为重要。正因为此,10月份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按“一逾两呆”统计口径)余额出现上升,引起了监管部门和有关银行机构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4家国有银行通过加强管理,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仅从降低不良贷款方面看,自1999年到2002年底,4家银行按“一逾两呆”统计口径测算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了1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其中当然有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的因素,但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自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双降”。今年前三季度又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到9月末4家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例为21.4%,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9880亿元,比年初减少888.8亿元。
  然而,银行不良贷款的“双降”,不仅依然任重道远,而且时间紧迫。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仍较为突出,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只有2.7%和3%。较高的不良贷款给中资银行带来沉重的包袱,影响了中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在此之前,如果不能解决中资银行的历史包袱,消化较高的不良贷款,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认识到,不良贷款“双降”是一项长期工作,需常抓不懈。关键是要标本兼治,用创新的办法抵御风险。
  就治标而言,商业银行应加大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以及清收力度,切实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积极推动新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同时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覆盖全部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日前新疆上市公司啤酒花披露其对外担保和做出对外担保决议金额总计近18亿元,而截至9月30日,该公司净资产仅为6亿元。类似这种“小马拉大车”的担保事件,反映出一些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依然较为薄弱。
  就治本而言,降低不良贷款并非最终目标,关键是要借此换得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商业银行在消化历史包袱的同时,还应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使经营管理机制有一个彻底的改变,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