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衢州举行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共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4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体育)
专栏:

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衢州举行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共识
  本报杭州11月23日电 记者刘毅、赵永新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今天在浙江省衢州市闭幕。在为期4天的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典型代表,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如何做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与国家环保总局主办,是纪念中国环保事业30周年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在论坛上发言指出,当前全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是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一些流域和城市水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放射性污染潜在的风险仍然存在;在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
  王玉庆认为,为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必须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在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的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有7个省正在积极创建生态省,建设生态省、市、区,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五个统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十分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走一些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认真地探索和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在中国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必须考虑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考虑亿万人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总体要求。
  舒惠国说,衢州地处钱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达71%,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好的。优良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源———衢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提到这样的高度认识非常好。衢州等地的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只要各方努力,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就能达到“双赢”。
  衢州市委书记蔡奇以及来自吉林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省盘锦市、陕西省旬阳县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态与经济“双赢”方面的先进经验。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志雄、副省长巴音朝鲁等出席了此次论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