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第三季度预售经济适用房均价比第二季度价格高出不少——京城经济适用房大涨价了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4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第三季度预售经济适用房均价比第二季度价格高出不少——
京城经济适用房大涨价了吗
朱彦荣
  “涨幅”高达33%
  近期一条房产新闻让北京的徐先生大吃一惊:北京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三季度大幅上涨,涨幅达33%!徐先生很担心:“这样涨下去,我们这些拿固定工资的人以后还买得起房子吗?是不是这经济适用房也不经济了?”
  原来,10月22日,北京市房地产信息网发布了《北京楼市三季度季报》。这一网站隶属北京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它出具的月报与季报数据来源,是北京国土房管局房屋的预售、过户合同数量统计。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北京第一季度预售经济适用房的均价是每平方米2725元,第二季度为2755元,第三季度3660元。
  于是,有媒体分析说:“同今年二季度相比,北京三季度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大幅度上涨,平均每平方米上涨905元,上涨幅度达到33%。而二季度同一季度相比的增长幅度仅为1.1%,均价上涨仅30元/平方米。”
  不能表面理解“涨幅”
  对此,该网站于10月31日撰文指出,这“并不代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宅的价格上涨,只是由于热销区域不同所致。”北京房地产信息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字面上看,北京的经济适用房确实是每平方米涨了近千元,但对其不能做表面理解。
  在今年的经济适用房预售面积中,几个主要城区占总体预售面积的比例依次约为:第一季度35.9%,第二季度13.7%,第三季度83.3%,而第三季度中城区的预售均价都在每平方米3430元以上。二季度经济适用房开盘项目比较集中于郊区县,因此售价平均后接近郊区房价;而三季度朝阳、宣武、丰台等内城区几个经济适用住宅楼盘集中开盘,同期郊区县经济适用房销售量较少,所以均价又靠近城区的房价。
  业内人士打比方说,这就像一个人卖鸡蛋:煮鸡蛋0.4元一个,茶叶蛋0.6元一个。第一天卖了7个煮鸡蛋和3个茶叶蛋,那么总收入就是4.6元,平均下来一个鸡蛋卖0.46元;第二天他卖了2个煮鸡蛋和8个茶叶蛋,总收入5.6元,平均每个鸡蛋0.56元。这样,第二天的鸡蛋价格就比第一天上涨了近22%,可实际上每种鸡蛋价格都没有上涨。
  徐先生告诉笔者,位置比较偏远的经济适用房,目前工薪一族利用公交系统上下班还不太方便。四环附近这些城区的经济适用房价格也不高,普通人大都可以承受,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将来不会大涨
  近几年,北京市一直在采取措施控制经济适用房价格。北京市的经济适用房,土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基础设施建设费等减半征收,市物价部门按国家和市里的相关规定严格审定建造成本,控制开发商利润。经济适用房与市场的关系不是很大,所以价格一般不会大幅上涨。
  9月底,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计委关于做好全年投资工作的意见》,原则上经济适用住房要规划在四环路外土地价格较低的地区,集中建设配套齐全的规模化小区。据市建委有关人士介绍,本市的经济适用房一般每平方米不超过4500元。由于免交土地出让金,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价格一般可以比普通商品房低600元左右,这决定了经济适用房项目价格会稳定在4000元以下。据悉,从2004年起,北京市还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沈建忠指出,政府在考虑经济适用房布点时,在总体规划上会有一些总量上的考虑。城区土地本身的成本比较高,政府要去拿回来,就要花很大的代价,而每年从财政拿出来解决住房问题的钱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一般政府安排的经济适用住房,都是在交通比较便利、或将来比较便利的一些区域,以及土地、拆迁的成本不太高的这样一些区域。而采取招投标的方式也有利于建设总成本的下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