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5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开展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新的实践理论研讨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参加理论研讨,促进了纪检监察系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北京召开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新的实践理论研讨会,会上,对这些重要理论成果进行了交流和总结。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如何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理论水平,任务相当艰巨繁重。
  本报今起分两次刊登部分与会同志在这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纪委书记 黄丹华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体,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站在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规模、利润和对社会资本的支配控制上,更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上,是推动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基本力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巩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物质基础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国有企业的约束监督机制。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的新情况。
  一是面临新形势。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资委党委,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建立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管理新体制,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二是面临新问题。在企业改制和重组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值得警惕;投融资等资本运营领域中出现的腐败问题值得重视;企业经济交往中受利益驱动萌生的腐败诱因值得关注;纪检监察工作如何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问题值得研究。三是新形势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强化出资人代表意识和经营者责任意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机构,要有机融入国有资产监管和生产经营中,坚持同步运行、积极跟进,使监督效能达到最大化。
  三、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
  一是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找准位置,发挥监察职能作用。找准立足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到位不越位,协助不包办,促进不干预。二是在关口前移加强防范上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要注重积极预防,构建廉洁自律约束机制;要坚持查防结合,惩治和防范违纪违法行为;要围绕保值增值,强化企业效能监察的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推进企业改革,加强程序监控,深化治本措施。要明确权责,形成制衡。要把住选人用人关。要找准监控点,规范用权行为。要提高监督的科技含量。四是协调企业各方面监督力量,形成步调协同、手段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五是加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质,重视机构设置,畅通人员进出渠道,实现年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重视发挥兼职纪检监察人员和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共同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