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做好“人”“地”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5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做好“人”“地”文章
王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我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问题备受关注。
  民以食为天。说到粮食,必然牵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地”。
  从“人”的因素来看,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种田的农民越来越少了。
  人少了,如何保证粮食产量?山东桓台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效益;二是扩大良种范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种粮农民的绝对数量少了,种粮收入不降反升,种粮农民的收入必然增加。产业化和科技化种粮还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从“地”的因素来看,保护耕地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我国耕地本不富余,但很多地方打着城镇化的旗号挤占耕地。对城镇化进程中不得不占用的耕地,河南方城严格执行两条:把好土地利用规划关,控制建设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占地;逐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生产项目要上,但前提是对耕地实行补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人”和“地”两方面的考验:农民数量要减少,城镇用地在增加。如何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收,做好“人”和“地”两篇文章至关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