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创新党建载体 推进小康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5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政干部论坛

创新党建载体 推进小康建设
周忠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希望和潜力也在农村。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我们推出的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就是一种有益的党建新载体。
  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是由共产党员或党的积极分子牵头,5至10户有一定致富能力、恪守信用的农户在党组织的协调下自愿联合,成员之间实行贷款互保、风险共担、不用抵押,凭借信用向农村信用社借到一定数额的贷款,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同一类产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性组织。它的特点是由党的基层组织和金融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发起,以信用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农民的劳动优势、金融部门的资金优势、服务部门的技术优势融合在一起,集生产合作与信用合作为一体,形成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进入市场的合力优势。
  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与生产经营形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实行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自主分散经营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需要有效载体的矛盾,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舞台,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搭建了平台。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的牵头人,面对党组织和农民的信任和期盼,既有不负重望、不辱使命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的压力,更有为了实现自身和联合体成员共同富裕,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本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好项目的内在动力。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通过组织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在完全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因势利导,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把党推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主张,变成了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创建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党的基层组织只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最大限度促进农民利益实现来开展工作,才能发挥巨大的效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系中共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