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格鲁吉亚 总统下课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6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格鲁吉亚 总统下课的背后
吕岩松
  谢瓦尔德纳泽辞去总统职务后,格鲁吉亚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反对派支持者在第比利斯街头高歌狂饮,欢庆“天鹅绒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他们的领导人妮诺·布尔贾纳泽也开始履行代总统职责。24日,这位年仅39岁的女政治家发表告人民书,呼吁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并责成司法机构整顿秩序。此后,她又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尽快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关注格鲁吉亚局势走向的同时,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谢瓦尔德纳泽。23日晚他在第比利斯市郊的克尔察尼斯基政府别墅宣布辞职后,有关其去向的消息接二连三,但又都相互矛盾。布尔贾纳泽声称谢瓦尔德纳泽已经流亡国外,国家运动党领袖萨阿卡斯维利则说他还在格鲁吉亚。直到24日晚才有可靠消息说,谢瓦尔德纳泽根本没有离开克尔察尼斯基别墅。
  虽然谢瓦尔德纳泽没有前往德国避难,但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盛情邀请还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柏林显然不是有意在给这句老话做反证。于是乎有人谈到了德国人的“厚道”和“报恩意识”,更多的人则是回想起谢瓦尔德纳泽昔日的辉煌。1985年至1990年间担任苏联外交部长期间,他在缓解冷战气氛、促进“两德统一”方面所做的贡献有史为证。如果不是因为苏联分崩离析,这位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外交家多半不会回到格鲁吉亚,更不会有后来10多年苦撑危局、每况愈下的经历。
  作为在格鲁吉亚叱咤风云10多年的老牌政治家,谢瓦尔德纳泽缘何落得被迫下野的结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认为自己的老部下以“自我牺牲”挽救了格鲁吉亚,阻止了这个国家分裂的厄运。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谢瓦尔德纳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众叛亲离的现实,他也没有别的路好选择了。
  这两天给谢瓦尔德纳泽政治生涯做分析总结的言论铺天盖地,其中自然不乏精彩的论断。不过在笔者看来,普京总统24日的一番讲话尤其值得玩味。俄罗斯领导人认为,格鲁吉亚多年来在内政、外交和经济政策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政权更迭是“必然结果”。具体来讲,谢瓦尔德纳泽未能巩固民主机制和国家基础,只是一味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进行“无助的躲闪”。另外,国家经济沦落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艰难,甚至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亮”,而腐败却深入到了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谈到外交问题时,普京尖锐地指出,谢瓦尔德纳泽没有考虑格鲁吉亚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不顾地缘政治现实,只是一味地向“境外”祈求“可怜的施舍”。
  而在国际问题专家看来,格鲁吉亚这一轮政权争夺的背后,更反映着俄美两大国对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加索山区小国争相施加影响的暗中较量。近年来,美国对格鲁吉亚的影响似略胜俄罗斯一筹。格鲁吉亚的亲美外交主要体现在它希望加入北约,从而得到了巨额美援。特别是“9·11”事件后,在美国对阿富汗和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格鲁吉亚都给予了积极配合。此外,格鲁吉亚地处里海至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油气管道铺设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了大国间能源争夺的战略棋盘。尽管谢瓦尔德纳泽努力靠近华盛顿,与莫斯科时有不和,但在过去一年里,谢瓦尔德纳泽因其国内地位减弱,又转而亲近俄罗斯。由此可见,他的下台、格鲁吉亚的政局走势,必然要继续牵动一些大国的神经。
  “我要回家,我有许多事情可以写……”这是谢瓦尔德纳泽宣布辞职后对着摄像机说的最后几句话。现在这位退位总统真的回到家了吗?他将如何书写自己的功与过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