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增加历史文化保护区域 撤消皇城内房地产项目 亡羊补牢晚不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6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增加历史文化保护区域 撤消皇城内房地产项目
 亡羊补牢晚不晚?
本报记者 李舫
  北京市人民政府日前作出决定,撤消北京明清皇城范围内的危改立项。这项决议表明,在北京旧城内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的行为遭到禁止,今年4月发布的《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的各项措施将获得保障。同时,其中景山公园、故宫、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北海、中南海6大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强保护力度。据了解,目前皇城保护规划已开始实施,皇城中部分违章建筑已开始拆除。
  占地约6.8平方公里、以紫禁城为核心的北京皇城位于北京古城的中央,东起东皇城根,西至西皇城根、灵境胡同、府右街,北起平安大街,南至东西长安街,是国内目前惟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封建皇家宫殿建筑群。皇城在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建造技术、色彩运用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城内分布皇家宫殿园囿等设施,呈现出为帝王服务的完整理念和功能布局。
  作为六朝文化古都,北京原有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面积1038公顷,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北京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517处,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公保单位226处。由于有皇城以外大片低层居住建筑的烘托,北京的宫城及皇城的核心地位显得十分突出。
  据悉,北京市将重塑皇城边界,加强对皇城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腾退与合理利用,加强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或院落的保护和修缮,分阶段拆除一些严重影响皇城整体空间景观的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步向外疏解皇城内的人口,同时将明、清两朝留下的皇城整体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被撤消危改立项的还包括与其他历史文化保护区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项目。在北京市的老城区中,崇文、宣武、东城、西城四个老城区是历史文化遗留较多的地区,此次的规划项目也集中在这四个区。记者从北京《城四区危改项目及文保区处理意见表》中获悉,北京四个城区目前危旧房改造项目共137片,其中可继续实施的项目40片,前期规划论证的项目20片,按保护区模式实施项目31片,无保留院落、规划审定后可实施项目20片,有保护院落、调整规划方案后可实施的项目26片。
  在今年年初北京市召开的文物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北京市规委公布了《北京皇城保护规划》。该《规划》对北京皇城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整体要求。今后皇城保护区内的建筑物将限高9米,大约有40%至60%的居民将从保护区内迁出。《规划》明确规定:皇城内现状为一至二层的传统平房四合院建筑,在改造新建时,建筑高度禁止超过4.5米;现状为三层以上的建筑,能拆除的就地拆除,不能拆除的在改造时,新的建筑高度必须低于9米;同时北京市规委将停止审批三层及三层以上的楼房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除了紫禁城,保护区内的建筑定为灰色色调。皇城保护区内部今后将不再新建道路,现有的道路不再拓宽,主要胡同要全部保留。有关部门将在今后几年逐步减少皇城内部的交通量。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了从整体上保护北京旧城,对历史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型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等10个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引人注目的是,这个规划在已确定的北京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础上,又确定了第二批1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在共计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30片位于北京旧城,总占地面积约1278公顷,占旧城总面积的21%;加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2617公顷,约占旧城总面积的42%。
  对于北京市的这次大动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郑孝燮认为,尽管亡羊补牢,这仍然不失为“一个令人振奋和鼓舞的举措,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他仍然对这项决议的可操作性表示质疑:“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始,北京市平均每年有600条胡同被夷为平地;目前北京房地产开发公司共有4000余家———这是两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许多有文化韵味、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的四合院被当作危改项目拆掉,美术馆后街22号就是其中一例。”他希望,今后不再有另外一些以商业为目的的房地产行为假借古都保护之名大行其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