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强化创新 创造精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6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强化创新 创造精品
  本报呼和浩特11月25电 记者郅振璞报道: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在两年多时间里迅速扭转长期疲软、经济滑坡的局面,创作出21部电影和电视电影、15部218集电视连续剧。其中,民族题材电影《天上草原》获国内奖励20项,还先后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阿根廷等8国参展和放映;《心跳墨脱》被国家推荐参加戛纳电影节;拍摄的国内第一部反邪教故事片《花街》,也在国内得到关注与好评。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生产规模最大的民族电影制片厂之一,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以生活片《草原晨曲》一炮打响,45年间共拍摄过85部故事片,译制1500余部蒙语片、拍摄34部260集电视连续剧,以及一批戏曲片、纪录片、电视电影片,培养了一批民族电影事业人才。但是,近10年中因为难以适应电影发行体制改革,生产长期陷入困境,全厂233人就有180名专业人员拿不到工资而四处“漂流”。
  200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聘任导演塞夫出任厂长,2001年8月兼任厂党委书记,使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党政班子逐步完善起来。他们在全国电影厂率先拟订在外“漂流”的专业技术人员免交管理费,后又制订每人每月补贴100元的管理办法,不断吸引“漂流”人员回流。对内则进行缩减科室、精简人员、制定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解决人浮于事、工作无序的局面。前不久该厂广泛吸纳资金,拍出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精品力作,有力地稳定了一批优秀的创作人才和译制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