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人为洪水让道——淮河治理新思路 三年移民百万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6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人为洪水让道——
淮河治理新思路 三年移民百万人
新华社记者 陈先发 包永辉
  71岁的农民赵寿友在搅拌泥浆,开始了他这辈子第15次建房。在夏季淮河罕见洪灾中,他居住的安徽省阜南县赵郢村,绝大多数农户房毁屋塌。
  与往日显著不同的是,赵寿友这次建房迁出了平均4年就要遭一次“灭顶之灾”的村庄旧址。按照政府新制订的规划,他搬到了距老址1公里的安全大堤上盖房,并获得1.5万元的资金支持。
  今年淮河流域的灾后重建中,像赵寿友一样迁移到安全地带建房的农民达40万人,为了补贴农民和确保新址的安全性,政府今年的专项投资达22亿元。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说:3年内迁移农民将达到120万人。人的迁出,是为了给洪水“让路”,淮河治理开始从过去“人定胜天”的对抗式走向“天人合一”的和谐式。
  人水争地、人占水道是淮河洪水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淮河流域现有的10个蓄滞洪区和18个行洪区内,现在居住着200万人。“50年来,安徽省沿江湖泊面积减少了38.5%,沿淮湖泊群多已消失。”淮河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王玉太说:过去人们习惯性建坝拦水、建闸筑库堵水,现在看来弊端很多。像今年抗洪中百万人大迁移,事实上代价高昂。
  钱敏说:“天人合一”的治水思路有两方面,一是阻水的居民要退出,给洪水让道;另一方面,我们想办法“让水留下”、“洪水资源化”,把夏季的水害化成水利,造福于人类。正在建设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最多可蓄水近百亿立方米,不仅可减轻洪水对淮河干堤的冲击,还能在枯水期为农业提供水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