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阅读
  • 0回复

打响新的“辽沈战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辽宁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7
第1版(要闻)
专栏:

打响新的“辽沈战役”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辽宁篇)
本报记者 郑有义 白天亮
  辽沈大地,一场新的辽沈战役正在打响。
  初冬时节的辽宁已是寒气袭人,奔沈阳,去辽南,下辽西,处处热风扑面———党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正化为辽宁人的实际行动。理思路,明方向,抓创新,干实事。“辽老大”用当年打辽沈战役的劲头,打好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这场硬仗。
  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铁西日渐亮丽起来。
  汽车行驶在沈阳市铁西区。空中纵横交错的电线大多埋入地下,路旁一排排金黄色的银杏树在风中摇曳。搬迁、改造、重组,许多企业搬走了,开发区耸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工厂。昔日的“下岗一条街”北二路,已成为汽车贸易大道,一座座汽车交易店各展新姿。只有冶炼厂100多米高的大烟囱被保留下来,提醒着铁西的过去。“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会催我们奋进。”铁西区区委书记谷春立这样说。
  作为辽宁省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铁西改造一度面临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单纯注资拯救老企业,还是把企业放入城市发展的大盘子中去搞活?铁西选择了后者,通过经营土地全面实施搬迁整合。大规模城市建设,提升了铁西的竞争力,引来一批新项目。一年间,铁西的土地升值4倍。老企业顺利迁往经济开发区,新企业使铁西成为辽宁工业新高地。
  铁西改造,是辽宁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的一个缩影,被省委书记闻世震称作:“老基地,新体制”。闻世震强调:振兴不能走老路,关键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用市场机制解决老工业基地的难题。
  辽宁已理清振兴的思路——提出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和生态建设四大任务,以改革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为两大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秋天,沈阳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全球500强中来了23家,签订了总额达40亿美元的合同。“我们沈阳有产业集合的优势,要让这里成为一片新的投资热土。”谈起对外开放,市委书记张行湘特别兴奋。不仅是沈阳,辽宁各地外向意识空前提高。在全球制造业的调整过程中,辽宁正在力争成为承接发达国家、特别是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也对内。以国有资本为主的辽宁敞开怀抱,热情接纳省内外民营资本。辽宁人说:“要让民企呼啦啦起来,形成千军万马之势。”起步较早的大连已形成国企、民企、外企“三分天下”的格局。民企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使政府有力量去改造国企。民企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使国企顺利实现人员分流。大连的经验给辽宁以启示:民企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总量的增加、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还对国企改造极具推动作用。辽宁的目标是,到2007年,民营企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一半。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也是全省4000多万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正如省长薄熙来所说:振兴不是一个GDP概念、工业概念,而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明确,在制定经济政策、招商引资、结构调整时,都要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指标。如今,辽宁已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社保体系框架,160万国企下岗职工顺利并轨,失业率度过高峰、缓慢下降。
  咬住目标不放松
  思路已经清晰,任务已经明确,辽宁人投入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来。
  辽宁正在建设以石化、钢铁、新型建材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来到鞍山钢铁公司,只见铁水奔流、钢花绽放,鞍钢人干劲十足。去年,鞍钢钢铁产量双超1000万吨,今年1—9月,又历史性地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鞍钢的新目标是“钢铁精品基地”。在刚投产的高速重轨车间,上千平方米的厂房中只有十几个操作员在安静地工作,钢坯在计算机的指挥下老老实实地“各就其位”,一节钢轨从原坯到成品只需短短几分钟。“这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高速钢轨基地,秦沈高速铁路用的就是我们的钢轨。”车间主任自豪地说。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老国企重新焕发了青春。
  辽宁还要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百年企业”大连机车车辆厂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今年,企业率先在同行业中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项目,整个项目建成后,机车厂将实现产品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沈阳黎明发动机集团公司,刚刚拿到了美国通用公司的订单,中国最先进支线客机的发动机正在这里生产。几年前连职工工资都发不了的黎明如今扬眉吐气。技术改造、内部挖潜,“黎明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打响了名声。
  企业在奋力打拼,政府也在不断转变观念、转换职能。就在今年,沈阳浑南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外企迁往了别处。出走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几件小事让沈阳心痛。企业去办执照,办照部门说要先检疫,去检疫,检疫部门又说要先办照。企业年检迟了一天,办事员说要罚2000元,再向处长咨询,罚款又变成了500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职能。我们要建设一个富裕、美丽的城市,也要建设一个规则、法治的城市。”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这样强调。沈阳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幅削减审批事项,建立起7个审批办事大厅,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便利。
  在营口的投资者,手里都有几个特殊的小信封,那是寄往市政府的信封。营口市委书记孟凡利亲手书写了大量这样的信封。“我希望投资者有任何的困难和建议,都能直接、迅速地向市领导反映”。孟凡利介绍说:“我们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无论是外企还是民企,在营口纳税、提供岗位,就是对营口的贡献,政府都应该大力扶持。”
  振兴伴随着全方位的调整。阜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万勤向记者“推销”他们的新产品———“香香乳”系列饮品。倒一杯,尝一口,真的是“谷色谷香”,想不到红豆、小米这些杂粮还能做出这么好的饮料!昔日的“煤电之城”主攻起农产品加工,阜新在探索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20年间,阜新14座煤矿相继报废,以煤为生的职工及家属成批地失去了“饭碗”。如今,上万名下岗职工走向田野,走向现代农业。一个高起点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初具规模,上海大江、河南双汇等60多家大型企业在阜新建立了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阜新人从中看到了经济腾飞的希望。
  不等不靠干起来
  在辽宁采访,感受最深的还是辽宁人乐观、向上的精神。辽宁无疑还背着沉重的包袱,面临许多困难,但所到之处,人们谈得最多的不是如何困难,而是如何战胜困难,抓住机遇,不等不靠,真抓实干。
  振兴要自强自立。沈玉舫,原鞍山市锅炉公司职工,5年前和爱人双双下岗。“我从没想过等着政府来救济。”下岗后,沈玉舫一天都没在家闲着。寒冬腊月,她守在地摊前艰难地挣着一分一角。夜阑人静,她弓着腰在饭店洗盘子。烈日炎炎,她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卫生纸。“人人都有两只手,我就不信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不服输的沈玉舫终于熬了过来。她办起了卫生纸批发部,雇用了36个下岗姐妹搞销售。在辽宁,这样的下岗职工还有很多。失去工作,他们不等不靠、不挑不拣,艰难却又执著地走在创业路上。
  振兴要向困难宣战。亏损额连续4年居全省亏损企业之首的辽阳石化今年有望扭亏。“我们现在是背水一战。”去年底,辽化召开了千人扭亏动员大会,上上下下统一了思想。严格的成本核算,使辽化职工像挤湿毛巾一样挤压着多年来居高不下的成本。今年前9个月,仅采购成本就降低了6559万元。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PTA装置班组,一次为了装置的正常运转,两名职工冒雨在现场一遍遍进行清洗、切换,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靠这种劲头,辽化的生产运行水平明显提高,消耗指标稳步下降,1—9月因此节约的成本近亿元。
  振兴要勇于向自己挑战。营口青花集团刚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这家全国耐火材料行业中的佼佼者,从一个村办企业演变而来。直到上世纪末,职工无论在工厂干还是在自己的田里干,都在年终按工分计酬。“不搞产权改革不行!”尽管一直过着好日子的村民们不热情,青花的当家人王守彬却下定决心向自己挑战。8600万元净资产量化为个人股权,196名村民当起了股东。转制不是分财产,村民们的观念经过一番洗礼,没有急着把钱揣回家,而是用于增资扩股、投资上新项目。如今的青花,是一个面向市场、机制健全的新企业。
  振兴要抢抓机遇。美丽的大连港一片繁忙景象。东北经济的复苏,直接反映在这个出海口上。一年来,进出港货物量快速增长,老码头一下紧张起来。“东北70%的进出口在大连实现,这个机遇我们不能错过,要让大连港尽快成长为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市长夏德仁快人快语。大连在不断改善贸易、金融环境的同时,拉开了大连港新一轮建设的高潮。来到大窑湾港区,只见这里正在上演移山填海的宏大场面,上百辆装载车把苏达山的土石一趟趟运往海边。两年后,苏达山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8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蔚蓝色的海湾上将出现崭新的矿石码头、油码头、汽车码头。辽宁,将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乐观而不盲目,向上又有韧性,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辽宁人一定能打胜振兴老工业基地这场新的辽沈战役。(附图片)
压题照片:沈阳新貌。苗凤午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