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上海:人大工作新事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6
第13版(民主和法制)
专栏:特别报道

上海:人大工作新事多
本报记者 傅旭
  到上海采访人大工作,听到看到不少新鲜事儿。
  开通网上对话渠道
  今年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戴上耳机,面对电脑屏幕,与3位来自教育、文化和经济部门的市人大代表开始了对话,实现视频、音频和文字的实时沟通。原来,全国首家“代表网上约见及意见反馈信息系统”今天在上海开通,他们虽然分处本市不同地方,却可以通过网络双向可视系统进行“零距离”对话。
  何金娣代表建议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朱广平代表提出物业管理条例应多吸纳市民的建议,吴建中代表则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的问题。转眼之间,40多分钟过去了。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将网上约见形成制度,让更多的代表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长宁区虹桥街道代表组开通了“长宁人大虹桥代表之窗”网站。今年6月11日开始,代表组首次开展了代表网上接待选民活动。
  7月16日下午,宝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正在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听取宝山区政府关于上半年治安情况和治安工作的报告。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市民无需走出家门,即可了解会议全过程。原来互联网上正在对会议进行现场直播。会前,区人大常委会还在报纸、电视台和网站上公布了本次会议的议题、网上直播的网址和时间、现场热线电话,开设了议政电子邮箱,听取人大代表和市民对宝山社会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徐汇区今年投资建设了代表书面意见办理工作信息系统,实现书面意见办理的网上流转,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办事机构也从网上检查办复情况,并予以公布。
  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已为市人大代表开通了电子信箱。龚学平说,电子平台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大常委会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制度和机制。
  代表走进信访接待室11月5日,星期三。王汝刚、韩华、洪秀时3位市人大代表来到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坐在那里认真地翻阅着一封封群众来信,封封来信倾诉着人民群众对市政建设、市场价格、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形式很好。这些意见原汤原汁,都未经过筛选,有助于代表了解民意,履行职责。”正在看一封老年人来信的王汝刚代表对记者说。
  人大信访部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听取民意的窗口,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也面临着新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2003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代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让人大代表直接参与接待市民上访的构想,决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为市人大代表参加市人大信访工作日。在工作日里,代表们除了处理市民给市人大常委会的来信,接待市民来访外,还参与对有关信访问题的跟踪和处理结案工作。从6月10日至今,已有6批18名人大代表参与了此项工作。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使常委会更加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人大代表也可以真切地了解市民的困难,以及社会上带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转办和督促这些问题的处理,可以更有效地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强化人大监督职能。
  人大代表胡安康参与信访期间,接到村民黄明处等人的来信,反映奉贤区某镇二、七组土地被征用后,村民生活失去保障的问题。他立即把信转至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信访办工作人员专程到该镇进行调查,引起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村民得到了补偿费、土地流转费以及退养金,使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成立立法研究所
  上海市立法研究所于10月8日宣告成立,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国明成为立法研究所的首任所长。
  谈起研究所的成立,沈国明说理由有三:深化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执政”认识的需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提高立法质量的需要。他特别指出,目前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学术界有项研究表明,各法院判决所引用的法律仅30件左右。究其原因,可以说立法特别是地方立法质量不高是个中原因之一。一些法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强化行政部门管理职能,混淆道德、政策与法的界限,法律责任不明确,操作性差等弊病。
  据沈国明介绍,研究所今后的任务就是将立法理论与地方立法实务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服务于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促使上海市地方立法工作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上海地方立法的质量。
  目前,研究所已聘请了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王立民、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童之伟等7位学有所长的专家作兼职研究员。
  青年干部挂职到人大
  还是11月5日这一天,上海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安顺将6名青年干部送到了市人大常委会,让他们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挂职锻炼。
  选派青年干部到市人大常委会挂职锻炼,把人大建设成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是市委拓宽干部培养渠道的新探索,也是市委加强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第一批到市人大常委会挂职锻炼的干部有8名,已返回工作岗位,今天来的是第二批。
  这些青年干部平均年龄41岁,来自市、区县的党政、经济、宣传、教育等系统,均为正处级。挂职期间,他们分别担任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助理职务,协助委员会领导开展工作,如负责某项重大课题的调研、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组织立法听证会、参加执法检查、对“一府两院”领导进行述职评议等。
  一年半的时间并不长,但挂职干部的收获却是多方面的:增强了党的执政观念和执政为民、法制观念、全局观念,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他们撰写的调研报告近80篇,最多的一位同志达18篇。
  为使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制定了《关于选送中青年干部到市人大各委员会挂职锻炼有关问题的办法》、各委员会主任委员带教计划、挂职各阶段工作计划和要求、《关于举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挂职锻炼干部业余研修班具体安排》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