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农业急需资金支持,可农业投融资却不兴旺——农业投融资何时不再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7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农业急需资金支持,可农业投融资却不兴旺——
农业投融资何时不再难
本报记者 彭俊
  尴尬的数字
  “我真不明白,我们的银行、投资家为什么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业,给嗷嗷待哺的农业、农民、农业企业多输点血?”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农业国际投融资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作为农业理论界的权威,陈锡文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农业企业代表的共鸣。
  本次论坛的赞助商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0家分公司、400多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成功农业企业。可是说到投融资问题,董事长吴尚澧一脸无奈:“企业发展到今天,没有得到过一分钱贷款。”兴邦人也曾做过尝试,但是对于涉足农业的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得到贷款实在太难了”。
  参加此次讨论的,有理论研究者、民营企业家,也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官员,还有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融资公司和外国商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提供的关于农业领域投融资的数字,看了令人吃惊: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0余年,上市企业超过千家,而“农业板块”企业不足40家;
  ——农业和乡镇企业获得的贷款总和,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1%左右;
  ——中国农业吸收外商投资项目数占外商投资项目总数的比例不足3%,投资额不足2%。
  融资的障碍
  农业如此缺钱,农业如此能创造财富,可为什么获得的投融资如此少?其中障碍究竟何在?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分析认为:农业领域的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比较大,农民手里的抵押物价值也十分有限。
  “深层次的障碍源自三个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说:“首先是制度障碍。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各种条件是依据工业企业规定的。其次是所有制障碍。按照现有政策,融资渠道普遍向国有企业倾斜。再次是地区障碍。现有融资渠道是为城市‘量身定做’的,与农村情况不相适应。”
  农业企业投融资难,和企业自身也有一定关系。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罗占恩说:“许多农业企业产权结构、管理、财务不够规范,
  使他们失去了很多融资的机会。”他举了一个曾经经手的例子。一家加工小枣的公司打算上市,请普华永道做会计报表。可是这家公司却不知道自己的一棵枣树值多少钱,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棵枣树!这样的会计报表自然做不成。
  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温天络则认为,农业企业应朝高科技方向努力,同时着力在打造品牌和销售网络上下功夫。他说:“投资者最看中企业的成长机会。如果农业企业不摆脱传统的经营理念,将很难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坚冰正在化开
  尽管农业领域获得投融资仍存在一定困难,但总体上看,前景依旧乐观。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农业的稳步发展、农民的日益成熟、农业企业的日益现代化,另一方面,农业投融资环境的坚冰也正在化开。
  王国刚说,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农业投融资的障碍在制度层面应该破除。这为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司司长杜鹰认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我们已经进入了反哺农业的阶段。事实上,“九五”以来,财政支农的投入增长较快。目前,各种渠道的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3%左右。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农业贷款提供更为宽松的条件,这始终是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局限于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小修小补,必须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目标,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
  对于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重点,他认为有三个方面: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放松利率管制等措施,创造一个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