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中非关系让世界更多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7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中非关系让世界更多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杨立华
  新世纪的中非关系,是正在建设中的全面合作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关系是长期友好合作的继续,也是新形势下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的新思路和新战略的探讨。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考虑到当前不公正和不平等的世界秩序,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经贸合作、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都有扩大和加深合作的必要。这不仅有助于中非双方的共同发展,而且将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
  进入21世纪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力量对比都在发生变化。虽然美国称霸的局面依旧,西方大国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日渐呈现多极支撑的局面,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日益活跃并有所成效。当前,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维护世界各国多样化发展的权利,已经成为国际舆论。
  近年来,拥有53个发展中国家的非洲大陆不甘心所谓“边缘化”的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据理力争,提出参与国际政治的平等权利、改革联合国、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要求发达国家取消农产品补贴、消除非关税壁垒,直指西方大国虚伪的贸易自由,逐渐取得道义上的优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基本的国际法准则等方面,参与联合国在非洲冲突地区的维和行动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和规则制定中发挥影响,都需要与非洲国家加强沟通、协商与合作。非洲国家则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权益方面。
  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21世纪初叶,虽然发展的程度有差别,中国和非洲都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是更上一层楼,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非洲则是走出困境,自主发展,联合自强,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经济互补性,加强在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完全符合双方未来发展的需要。
  中国需要非洲。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我国企业已经初步具备更直接参与国际投资竞争的能力,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加快在国际市场寻求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条件更加苛刻的形势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拥有8亿人口、丰富自然资源和市场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的合作,更好地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无疑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非洲期待中国。非洲国家经过20世纪80年代被迫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90年代的多党民主化浪潮的洗礼,带着痛苦的教训和复兴的希望进入21世纪。非洲联盟的建立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制定,是非洲联合自强、迈向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虽然非洲的产业竞争力处于弱势,但非洲国家正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快经济改革和地区一体化步伐,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改善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业的落后状况。这些举措使非洲“边缘化”的处境有所缓解。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非洲国家开始寻求新型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非洲国家对中国寄予很高期望,它们希望分享中国的巨大市场,争取更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并且转让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这对中国加强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是非常有利的。
  在过去10年中国与非洲之间贸易、投资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后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领域更广阔,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确定的优先领域有很大的一致性。双方不仅在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初级产品加工和医药卫生等传统领域有合作潜力,而且在信息通讯、生物技术、旅游服务和生态环境,甚至空间技术和航天等新兴产业开拓新天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发展和区域性发展项目的开拓,为中非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将会呈现双边、区域和整个大陆三个层面上多种形式的合作。
  社会发展经验相互借鉴
  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资源和规模目前仍然有限,但是各自的发展经验有相互借鉴的价值。中国和非洲都有古老的文明,都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对很多共同的挑战,特别是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价值的关系,改革开放与社会稳定的把握,繁荣经济与分配公平之间的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兼顾,融入经济全球化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中国的发展速度和经验受到非洲的重视,特别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吸引外资的经验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非洲国家对自主发展的追求具有人道主义和文化意义。因此,中国一贯尊重非洲国家自主发展的原则和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不仅限于政治制度,而且也应该有符合各自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真正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才能最终使当地人民受益。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是世界保持活力的必然选择,中非合作将使多元的世界更丰富更精彩。(附图片)
  图为位于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联盟总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