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装得像小山一样的超载船,在许多内河上随处可见,可是记者日前到珠江口水域采访,却看不到一艘超载船——珠江口为啥不见超载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2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装得像小山一样的超载船,在许多内河上随处可见,可是记者日前到珠江口水域采访,却看不到一艘超载船——
  珠江口为啥不见超载船
  王政
  是船主们为躲避检查,跟海事部门打起了“时间差”?广东海事局的同志介绍说,过去的确如此,但自从他们采取了弹性工作制,一天24小时随机抽查,让船主们摸不到检查规律以来,超载船是越来越难找了。更让人欣喜的是,还出现了船主之间互相监督、举报超载的新局面。
  广东海事局整治超载有啥绝招?汪湘涛局长总结为四个字———源头治理。其实,从心底里讲,没有人愿意超载。毕竟,超载给运输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如果被查到,还要受处罚。但是,在绝大多数船舶超载的情况下,你不超载就根本挣不到钱!
  看来,超载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扭曲的水运价格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有多数人超载,船舶运价就是以超载后的运力来计算,单位运价自然会降低,不超载就赚不到钱。而如果大多数人不超载,运力减少,运价也会逐渐回升。因此,整治超载的关键,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行动,让绝大多数船舶不超载。如果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让船主们理解其中的道理,让市场也感受到这种变化,扭曲的运价体系就有可能调整过来。广东整治船舶超载的结果,证明了这一判断。据介绍,目前广东水运市场沙子的每吨运费已经上涨了4元,船主们反映,如今不超载一样有利可图。
  由于存在“不超载不赚钱”的悖论,在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治理超载时,我们的执法机构不仅缺乏长效治理的手段,也往往与超载者一样缺乏信心。珠江口船舶整治的经验告诉我们,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摸清矛盾的源头,找到用市场方式解决问题的出路,将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整治超载方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有了整治超载的思路,还要在整治手段上下功夫。广东海事局的经验是“源头治,中间堵,终点查,长效管理”。具体讲,就是借助水监体制改革,将过去分属不同地区、监管不同水域、各自为政的中央和地方海事部门,整合在一起,采取区域合作的方式,对超载船进行统一整治,长效管理。过去,查到超载船往往是“一罚了之”,如今,罚款不再是主要目的,而是要将超载船强制卸载,由船主雇其他船将超载货物运到指定卸载地点,才能继续航行,而且,该船将列入海事系统船舶“黑名单”,重点监管。这种处理方式,显然要比简单的罚款更有效。
  珠江口治理超载船舶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其他海事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思考、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