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荒坡变梯田,深沟变果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13
第2版()
专栏:

荒坡变梯田,深沟变果园
尤方湖
在山西阳高县东南25里的西岭村,有一座大泉山。这一带属于永定河流域的黄土丘陵区,海拔1,200公尺。大泉山区包括大泉山、井沟梁、骆驼凹、孙家山等四个小山,合起来面积共有467亩。这些小山原来都是荒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仅大泉山一个小山包,就有大小沟壑41道。每亩土地每年最多仅可打粮食一斗。原来靠这座山生活的农民,都先后因无法生活被迫离开了。农民形容这座山的形象是“沙石小山,不长山柴蒿草”;“破破烂烂,飞禽不落,走兽不存”。但是经过两个农民多年辛勤的创造性的劳动,大泉山的贫瘠面貌彻底改变了。如今水土流失已经基本制止,花果满山,杨柳成林,农林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荒坡变梯田,深沟变果园”的愿望。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一个范例。
这两个治理大泉山的人叫做张枫林和高进才。张枫林在1938年来到了大泉山,开始了开荒种地的孤独生活。但是,这里的自然条件是这样恶劣:天旱庄稼不长,雨涝又要成灾,生产十分困难。这年春天他挖了三眼窑洞,当年就被大水冲塌。为种地而打的地边埂,也被大水冲毁。1939年,张枫林种了一些杏树,但是有一半没等出芽就干死了。1945年春天,贫苦农民高进才也来到了大泉山。从这以后,他们两人合力治山,苦心经营。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长期的摸索和苦心钻研,他们终于找到了彻底治理荒山的正确门路。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个门路就是:“要想用水,先当治水,蓄水保土,就能抗旱。”他们根据这样的思想,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以下办法,有效地治理了大泉山。
第一是挖坑。为了要在较陡的山坡上植树造林,保证成活和生长旺盛,他们采取了挖坑的办法。每个坑的面积约有两平方尺,坑是半圆形。这些坑,在山坡上布成鱼鳞式,叫做“鱼鳞坑”。在雨季前先把坑挖好,下雨的时候就能把水蓄在坑内,落淤保墒。秋后或春初,再把树种或幼苗种在坑的外沿。每年把坑内新落淤的土挖出培在树外。这样做的好处是:先挖坑保墒,树苗容易成活;树种在坑的外沿,不但可以使树得到好的土壤,而且坑内存水正好透到树根上,水份充足,幼苗也不致被淤死。这样,树苗的生长就很旺盛。大泉山现在有930多个鱼鳞坑,据推算有鱼鳞坑的陡坡能拦蓄住48公厘的暴雨所产生的泾流不下坡。除了挖坑种树外,他们还在各种不同的地形上,因地制宜地挖了一些牛头坑、卧牛坑、沉沙池、蓄水池等等。坑坑相连,节节蓄水留土,水不下山,当然土也走不动了。
第二是堵沟。堵沟是为了用沟。沟越多越好,因为山区的沟是完全可以利用的。他们利用沟的办法,是在沟内节节做坝,逐坝填土,修成一小块一小块台阶式的坝埝地。他们一共治理了沟壑52道,做成了坝埝地279块。这些小块土地因为能够蓄水保墒,十分肥沃,植树种庄稼都比坡地好。现在每块地都种上各种果树,长得十分茂盛,产果量很大。利用沟的结果,沟上坡面的水流也被控制起来,或者排到一边,坝埝埂上又压上杨树条,再加沟头防护,所以,他们修的坝埝地就没有被冲垮的。
第三是培埂。埂也有几种,如坡地埂、梯田埂、沟头埂等等。他们耕种的土地,都有地埂,通过耕作,坡度逐年减缓,有的已经变成了梯田。在修筑的时候,就在沟头埂和坡地埂上压上杨树条,因为蓄淤土肥,树的发育很快,对于巩固埂埝作用很大。这些埂既能阻水,又能保土,还能植树。因此,修了埂的土地,劣地也变成好地,年年丰收。
第四是开渠。他们在山坡上开了不少小水渠,这些水渠一般都起着排水和引水浇地的作用。根据地形、水势和利用的要求,开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渠道。同时,为了缓洪、积淤、沉沙、沤肥,把各个水渠都和不同类型的水池配合起来,多余的水就设法排入大沟,经过沉沙池排出的水都是清水。这样,在他们所经营的土地上,就充分做到兴水利除水害,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们的经营思想也是正确的。他们的说法是:“现年得利,越作越喜,种地求近,植树望远,远近结合。”例如他们堵沟的目的,虽然长远打算都是为了种果树,但是在挖开一个坝埝地后,第一年就种上马铃薯,第二年种豆子,第三年改种胡麻,收成都很好。三年后果树也长大了,这就叫做“现年得利”。这样,长远利益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了。
他们治理大泉山的成绩具体地表现在生产和生活的提高上面。整个大泉山现有大小树木33,000多株(其中成材的已经有2,500多株),果树1,500多株(其中结果的已经有373株)。这几年来只间伐零星树木的收益,即达1,200多元,连同果树收入共达2,700多元。预计五年以后,以平均间伐5%计算,每年仅木材一项就可收入三千多元。此外,还有几十亩梯田和坝埝地种农作物。人家都说玉米、西瓜不能上山,但是他们1955年种的这些作物长得很好。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封山育林、品种、技术等方面给了他们很多帮助。因此,解放七年来的生产成绩等于过去十年的两倍。1951年后,高进才接连被选为区、县、省的农林业劳动模范和水土保持模范。两人都加入了西岭村农业生产合作社,高进才还被选为副社长。由于生产的发展,他们的生活也大大改善。他们都盖了崭新的房子,并且都已经有妻有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