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大师使小镇生辉——访吟唱诗人江布尔故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2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大师使小镇生辉
——访吟唱诗人江布尔故居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力
  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西南100多公里处,一个洁净、平常的小镇,因留下哈民间著名吟唱诗人江布尔·贾巴耶夫许多歌声而充溢着灵动的文化气息。江布尔传奇而辉煌的一生留给小镇吟唱不尽的曲谱。今天记者踏雪而来,期望能从这位民间艺人的故居中感受那些久违的音符。
  江布尔1846年出生于江布尔镇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贫寒的家境无法满足小江布尔读书识字的愿望,但却泯灭不了他心中对音乐的执著。凭借着聪明好学,他在11岁就能即兴吟唱,山坡上、小溪边,到处飘荡着他动听的歌声。后来他拜哈萨克著名民间诗人苏云拜为师,并用哈萨克民族乐器——冬不拉伴奏,说唱各种故事、史诗和传说。江布尔的一生离不开热爱他的人民和故土,其作品也深深扎根于民众。他在十月革命后创作的《我的生活》展现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在新旧两个时代的生活,被誉为哈叙事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36年他90岁时荣获劳动红旗奖章,92岁荣获列宁奖章,95岁荣获荣誉勋章,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艺术大师。
  推开一扇精致的铁门,江布尔半身石雕像正对着我们微笑,雕像后便是他生活过的居所。因为是隆冬季节,来故居的参观者不多,使这本已十分静谧、优雅的小院更显出少有的安宁。讲解员指着这幢灰白色的平房告诉我们,在这里,江布尔和他的小儿子一起度过他人生最后7年的时光,去世时仅差7个月便满100岁。江布尔逝世一周年,即1946年时,当地政府在此建起了纪念馆。
  讲解员引领我们依次参观主馆的各个房间,包括江布尔生前居住过的卧室、使用过的工作室和客厅,共计12个房间。对门客厅大茶桌上摆放着洁净的茶炊和茶具,这正是当年诗人会友吟歌、畅谈人生的所在。卧室里保留着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格,单人床上摆放着与他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的冬不拉,床边则斜靠着证明岁月无情、斯人老矣的精致木雕拐杖。江布尔没有上过一天学,因而其作品的编撰和保存工作离不开曾经协助他的几位私人翻译兼助手。因此,除了江布尔自己的办公室,他的助手也配备了办公室。电话机、旧式取暖炉确保了办公的基本条件。私人医师则在洁净明亮的医务室内为晚年患病的诗人诊治。这一应俱全的设施说明在政府的关爱和照顾下,江布尔的晚年生活是富足而安逸的。
  穿过狭长走廊,便来到类似小剧场的会议厅。这是1996年为纪念江布尔诞辰150周年而建的,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奠基。这里展出了诗人生前使用过的各种乐器、穿过的衣服、各个时期的资料以及各国要人来此参观的照片。
  走出故居主馆,女讲解员又带我们来到主馆后面一座蓝色圆顶建筑,这就是江布尔的陵墓。陵墓前石雕马鞍上是伴随江布尔一生的至爱———冬不拉。正如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用这把冬不拉弹出了“反映人民内心深处的东西”。为了表彰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成就,政府曾经将当年哈萨克斯坦仅有的6辆原苏联第一批生产的轿车中的一辆赠送给他。如今,这部已经陈旧的浅蓝色“艾姆卡”,正静静地泊在院中车库里,默默地见证那段辉煌难忘的岁月。(本报阿拉木图2002年12月3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