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过节了,百姓餐桌上除了大鱼大肉外,以往上不了台面的野菜也成了新宠——特色蔬菜俏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3
第13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大观

  过节了,百姓餐桌上除了大鱼大肉外,以往上不了台面的野菜也成了新宠——
特色蔬菜俏南京
本报记者 顾兆农
  每年的元旦、春节前后,是南京特色蔬菜芦蒿俏销的旺季。
  2002年12月30日下午,记者在南京水西门附近的一家大型农贸市场看到,一种叫作芦蒿的南京特色蔬菜,到处都是,每千克5元,加工干净的8元1千克。虽然已经到下午了,但是,一些蔬菜贩子依然有成编织袋的芦蒿在手上。“今天还能卖完吗?”“没有问题。一会儿到下班高峰很快就能卖完。也常有一些饭店来批量购买。”据估算,南京每日销售芦蒿的数量在7万千克以上。
  南京郊区八卦洲镇,是名副其实的“芦蒿之乡”。这里种有3.5万亩的芦蒿,年产大约5000万千克,去年,全镇由芦蒿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就达到4692元。这里有几百名芦蒿经纪人,芦蒿干、芦蒿酒、芦蒿饮料等,或在试制之中,或已走向市场。这里产的芦蒿,八成以上销往全国各地。
  前不久,一种城里人鲜见的特种蔬菜——牛蒡,在南京市场一露面,立即引起消费者的浓厚兴趣,经介绍和宣传,得知这是江苏省丰县农民引种的特种蔬菜,具有特别的保健功能,因此,市民购买的热情十分高涨。
  近年来,江苏省丰县以发展特色蔬菜为农业产业化的抓手,形成了牛蒡、山药、芦笋、苔蒜、甘蓝、抗热系列菜、食用菌系列菜等,成为全国最大的牛蒡、山药和芦笋基地,总种植面积达25万亩。去年,该县蔬菜种植业的收入已占全县农业收入的35%,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其中,牛蒡的生产与销售是丰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成功的典型之一。现在牛蒡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万余亩,并形成了保鲜、盐渍、清水、干茶、饮料、酒等6大系列的各类牛蒡加工企业38家,年出口创汇350万美元。(附图片)
  压题照片:节日期间,消费者正在南京菜市场上选购芦蒿。本报记者 顾兆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