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奇兵”罗乖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4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

  “奇兵”罗乖林
陈方宝
年轻共产党员罗乖林第一次被称为“奇兵”,是在他以优异成绩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硕士毕业,被特招到空军某研究所飞机研究室任助理工程师六个月的时候。那时他主抓的一套可在几分钟内准确计算出飞机飞行性能的工程计算程序,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呱呱落地。这个程序令老科研专家目瞪口呆:它太神了,一下子把研究室整个空气动力组从长期的繁琐手工计算中解放了出来。老专家们纷纷向他伸出大拇指:“奇兵,奇兵啊!”
  罗乖林“奇兵”的称号真正被叫开,是在一次真枪实弹的生死考验课题中。罗乖林入室后干的多是些“纸上谈兵”的活儿,科研人员称之为“软件”。科研人员最看中的不是“软件”,而是“硬件”——就是真枪真炮磨砺空中神剑的大课题。机会来了。这个大课题名叫“某型强击机首次高原试飞”。试飞进入了关键阶段——加挂多种武器全载起飞。按计算结果,全载起飞所需滑跑距离的富余量很小,飞行员操作稍有误差就可能飞不起来;一旦飞不起来,不仅飞机难以保住,飞行员的生命也都难以保住,后果不堪设想。
  方案讨论会上,许多专家认为风险太大,没有把握。有的说:“前面飞得挺好,见好就收吧。”但是作战部队的同志不甘心,说要“打赢”,就不能怕风险,表决心一定要飞。最后他们将科研人员的军:“只要你们计算结果正确,我们就有把握飞成功。”矛盾集中到了“计算结果”上,空气顿时凝重起来。因为“计算结果”是当时年龄最小、资历最浅,还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青年助工罗乖林依靠计算机推导出的。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罗乖林平静地说:“计算结果不必怀疑。但我有三条建议:一、起飞方向应为东向,这样净空条件好;二、不能顺风、带侧风起飞,这样所需跑道长;三、挂弹量分为多级逐步增加,以减轻飞行员心理压力。”听着这“老到”的建议,与会的首长、专家和部队指挥员们一个劲地点头。试飞圆满成功。
  罗乖林最“奇”的,莫过于留学当教员了。
  1998年,罗乖林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到西方一发达国家留学,时间一年。他很高兴,自己牵头的CAD工作站初见成效,正好可以利用留学机会多掌握一些国际前沿技术。留学期间,校方发现这个中国学生很特别,他的知识面非同一般,对新知识的感悟力极强,就安排他给硕士研究生们讲课。罗乖林谦虚地说自己是学生,怎么能讲课呢。校方的回答是:“试试看,试试看。如果你不行,便不会有人听你的课了,自然就不让你教课了。”就这样,罗乖林被洋人推上了讲台,由学员一跃而为教员了。几次课下来,竟很受学生欢迎。
  为掌握更多的高新技术,罗乖林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前提下,抓紧分分秒秒查阅资料,学习新软件,钻研最新的航空机械课程,几乎成为校园最繁忙的人。留学结束前夕,系主任斯坦福教授专门拜访罗乖林,对他说:“你是我们这里最优秀的访问学者。我们希望你留下来继续任教……这里可以实现你金色的理想、美好的追求。”罗乖林婉言谢绝,如期返回。
  罗乖林回到研究室走上了室主任的岗位。他带领研究室奋力开拓,仅三年时间就获重大科研成果十三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走到了全军研究室的前列。去年6月19日,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通令,为他们记了集体一等功。
  (作者单位:空军第一研究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