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莫与蛇鸟争天地——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5
第4版(要闻)
专栏:

  莫与蛇鸟争天地
  ——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见闻
  本报记者 张书政
  2002年9月至11月,万千候鸟经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南迁,近海的蛇岛上蝮蛇又活跃起来。其间,记者几度前往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访蛇问鸟。
  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蛇岛科科长孙立新告诉记者:“蛇岛生存着单一种类的黑眉蝮蛇,为本岛独有,物种濒危,毒性甚烈,蛇毒含有复杂的毒性蛋白质和多种重要的酶类,可制良药。”
  在老铁山主峰北侧,保护区的秋季护鸟搜山查网行动又开始了。记者随行动小分队攀至山巅,望见碧空中北雁南回。记者问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吴玉群:“老铁山鸟站每年过境的候鸟有多少?”吴玉群说:“290多种鸟类,上百万只候鸟,春、秋两季北迁南徙,《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227种候鸟,有165种路经此地。”
  从蛇岛到老铁山,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动物世界,是蛇、鸟的天地。“鸟站”是蝮蛇赖以生存的食物链,蛇岛是“鸟站”物种循环的生物圈。
  有关专家算了几笔“蛇账”、“鸟账”。目前,蛇岛的蝮蛇已恢复到2万条,而1980年前后,岛上仅存8000至9000条蛇;到1989年,蛇量恢复到1.5万条左右。这说明蛇岛蛇的种群数量保持了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之前,老铁山一度毁林开荒严重,山林火灾频繁。又有非法采石、采矿者开山放炮,许多鸟儿“无枝可依”,不敢过境停歇。老铁山候鸟曾减至40多万只。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年来,区内生态环境有所恢复。老铁山自然植被覆盖率达80%,其中森林覆盖率为34.6%。
  蛇岛上建起了安全监测站,派人常年驻守,配备巡逻艇,严禁非允许人员上岸。去年,国家投资100万元,安装了蛇岛微波电视监控系统,能够远程遥控监测蛇鸟活动、违章登岛、非法捕杀及自然灾害等情况。
  生态环境破坏易、恢复难。从现在看,“人与蛇鸟争天地”的悲剧还在上演。
  蛇岛附近,不少搞养殖的小船忙碌着。多年来,蛇岛周围200米海域被地方有关单位占据,从事生产经营,养殖海产品。岛上蛇、鸟活动旺季,200米海域内数十条养殖作业船噪音轰鸣,黑烟弥漫,污垢漂浮。
  记者在老铁山区看到,一些非法设置的生产设施,侵占了鸟儿过境或生息、繁衍之地。这里的山头鸟类较多,按规定不该有生产设施。可是,有的山头承包出去了,承包者任意推平山头,建起晒鱼场、晒菜场、畜禽饲养场。还有一些海滨湿地,本是老铁山“水域沼泽鸟类群”取食、产卵、栖息地带,也变成了海产品养殖场、晒盐场。
  更严重的是,有人利用各种网具和灯具,封天堵地,非法猎捕鸟类。山林间,垭口处,房前屋后,架设城网、墙网、吊网、叉网等网具,罩住一片天空。2002年9月至11月的候鸟迁徙旺季中,保护区管理处共查获各种鸟网2420片,在现场抓获非法猎捕、贩运鸟类者54人次,放飞各种鸟类646只。
  非法猎捕鸟类现象屡禁不止,人与蛇鸟争天地,争势未减。知情者认为,内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当地某些村民捕鸟、吃鸟、玩鸟、送鸟礼的落后习俗根深蒂固。靠山吃山,靠鸟吃鸟,部分村民以捕鸟卖鸟为副业、吃鸟玩鸟为福气、送鸟礼为尊贵。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一些干部群众则认为是“穷讲究”、“软任务”,“可以慢慢来”。
  保护区勘定核心区并实行封闭式管理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保护区170平方公里内有3个镇,区内人口密布,是导致鸟、蛇栖息地减少的重要原因。划出核心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本为上策,但此事酝酿多年而未果。
  保护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亟须理顺和健全。保蛇护鸟,必须参与管理蛇、鸟赖以生存的天地。以目前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不能参与管理保护区内的山、海、林、地,甚至连非法猎捕的罚款和案件都不能独立执行或办理,不利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实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