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应当重视游记文学——《新游记》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5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序跋选

  应当重视游记文学
  ——《新游记》序
  王晨
  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举办“长城杯·新游记”征文,历时半年,发表了六十多篇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结集出版,颇有意义。这些文章见报时,大部分我曾读过,此次出书时又重读一些重点篇目,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我很赞同这次征文的命名,“新游记”是个很响亮的提法。所谓新,是文章写出新意,写出特色,表现新的题材新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从写作手法上也区别于那些就事论事式、到此一游式、见物见景不见人式的游记。据责任编辑讲,这次游记征文的篇幅都不长,提倡精短的千字文,也是对当前此类文字长风泛滥的一个反拨。所有这些“新”,我想读者是会欢迎的,在当前的文学创作中也会引起好的反响。
  游记文学是中国深厚文学传统中较为活跃的一支。有人说,它的滥觞在魏晋时期,唐宋时期渐成规模,尔后到明清时代在各种文学流派的推波助澜下兴盛起来。游记文学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只要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的人,从小学开始就可能接触到这类文学的营养哺育。像谢灵运的山水诗,郦道元的《水经注》,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以及袁宏道的游记小品、徐霞客的日志式游记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是中国文学瑰丽宝库中耀眼的奇葩,也是历代游记文字的范本,堪为世人称道。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发达、科技的昌明,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游记文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走出国门,游记文学的题材更为广泛,写法上有新的追求和突破。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游记文学的发展更为突出,有些作品成为记录历史、弘扬文化、交流感情的载体。从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国力强盛,双休日的安排,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加上同世界交往的频繁,游记文学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中不可小视的一翼,也成为诸多文学样式中作者众多、作品数量巨大、读者广泛的一种十分受欢迎的文学品种。可以说世事清明,政通人和,物阜民丰,才是这类文学样式得以大发展的基础。
  有鉴于此,这次文艺副刊的“新游记”征文,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记录了祖国名山大川的风采,开掘了深厚的文化蕴藏,记述了生活在这美好环境中的人和事,也描写出与美好的景物不相谐调的、某些值得警醒的东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游历景色,观赏风物,作者不是一个纯粹的看客,在作者的笔下,有自然的、社会人生的、美学的种种思考,有不少篇什,作者的思索和描绘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体现了在新世纪,作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的思想特色。就这些文章的题材来看,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有关于环保的,有文明礼貌的,有友情亲情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十位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散文名家好手,也有新秀和一些基层的业余作者。在写作方法上,名家老到成熟,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新锐激情迸发,不拘成法,姚黄魏紫,各呈异彩。可贵的是不少业余作者出手不凡,并在最后的评奖中获奖。
  人民日报文艺副刊有个传统,就是既要推出好的作品,又要培养作者队伍、培养新人。这次征文活动也取得了这样的效果。一些业余作者踊跃来稿丰富了这次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描写新景观、抒发新感受的文章,得力于这些有心的业余作者,他们没有什么框框,写自己的情怀,也写鲜为人知、人迹罕至、深藏幽闭的自然景观,为我们提供了很美好很新鲜的阅读。
  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向来重视游记文学,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发表过不少名家的游记散文,像徐迟的《归来》(1956年7月)、冯牧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1961年6月)、翦伯赞的《内蒙访古》(1961年12月)等名篇,传诵一时。游记文学作为副刊的一个品种,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今天美好的生活、文明的生活正呼唤优美的文学产生。这次副刊推出新游记,带有重振游记雄风的意味。相信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会使这一深受读者欢迎、也为作家们喜爱的文学体裁更加振兴,也为这种报刊文体的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游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