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龚书铎谈文化的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7
第9版(理论)
专栏:专家议专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龚书铎谈文化的力量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一个长期延续而未曾中断的文化体系。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延续发展的中华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遭受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民族灾难。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历史,中国成为好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然而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华文化所蕴涵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主流,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顽强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帝国主义没能灭亡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的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华文化蕴涵着很强的创造力,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断去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所熟知的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等,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创造力,是因为它具有因时变革、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盐铁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等,都体现出中华文化注重因时变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会失去创造力,以至于衰亡。这也是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正是由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才使它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发生了革命性变革,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之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创造性结合的产物。其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结合的新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
  中华文化又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民族的认同、民族的凝聚,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没有这种蕴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精神,民族凝聚就缺少核心,民族团结就缺少力量。正是由于有着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最广泛地维系了全国各民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和团结。如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台湾文化就主流而言,与闽南文化为同一区域文化,人们称之为“闽台文化”。台湾文化各方面,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大都是从闽南传播过去的,主要源于闽南文化。而闽台文化,又根源于中原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闽台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一直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完成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熔铸了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