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谈 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7
第9版(理论)
专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谈
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民族精神。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力的强弱,国运的兴衰,既要看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又要看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谈不上;但忽视精神力量,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也是无法实现的。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而在一定条件下,精神的力量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从另一方面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它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即人的素质、民族素质的竞争。
  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的祖国的一种神圣感情,爱国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延伸和展开,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以下四个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一是团结统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在为祖国的兴盛和进步的团结奋斗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历史上虽然曾经出现过暂时的分裂现象,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二是爱好和平。我们的先人早就把“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作为处理天下大事的重要原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行了友好的合作与交流。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使中华民族具有宽阔的胸怀,大胆地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也努力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勤劳勇敢。“克勤于国,克俭于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向是中华民族信奉不渝的高尚情操。我们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就蕴含在这种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传承之中。中国人民依靠这种精神,不断战胜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各种艰难险阻,使得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即使到了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也总能够转危为安,由弱变强。在历史的新时期,这种精神仍然是保持我们民族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四是自强不息。有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为一个民族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是无所作为还是奋发图强,是因循守旧还是开拓创新。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永远向着更加美好的目标奋勇攀登,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奥秘所在。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瞬息万变的今日世界,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精神的培育,最重要的是靠持之以恒的提倡和教育。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大力弘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时说:“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一个“大声疾呼”,一个“以身作则”,中肯地概括了如何提倡和教育的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大声疾呼”,就是要造成舆论,广泛宣传;“以身作则”,就是要知行统一,付诸实践。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应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
  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课堂。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而生动活泼、热火朝天的实践活动又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民族精神得以与时俱进的可靠保证。
  我们提倡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决不是主张狭隘的民族主义。任何一个国家,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只有拓展眼光,开阔胸怀,既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又积极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如鲁迅所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