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西柏坡的昭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07
第14版(大地·评论)
专栏:

  西柏坡的昭示
  聂瑞平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西柏坡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但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排演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西柏坡》所描述的西柏坡这段的特殊经历,却是鲜为人知的。
  它取材于这样一段历史事实: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滹沱河屡次泛滥。为了根除水患,锁住滹沱河水,中央决定在西柏坡一带修建岗南水库。柏坡人经过一段痛苦的抉择,最终服从国家需要,牺牲了自己的家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西柏坡人所经历的一次艰苦卓绝的生存斗争,也可以说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游人瞻仰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其实是柏坡人迁址重建的。然而,搬迁不仅没有冲淡革命圣地的光彩,反而因为融入了柏坡人的精神,注入了新的品格,而更显得熠熠生辉。
  评剧《西柏坡》有这样一个非常动人的细节:让“中央大院”永远沉于水底,让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河北小江南任大水吞没,柏坡人对此也曾有过不理解,但最终“俺西柏坡人认了。”这个“认”中,虽然有永失故园的伤感与悲怆,但更多的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局而无私奉献的决心与豪气。
  柏坡人拒绝了外迁安置,甘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再建一个西柏坡。这个西柏坡已远远不只是他们繁衍生息的土地和老屋,而是也包括“中央大院”在内的大概念的家园。老屋可以外迁,但“中央大院”不能外迁,为此他们顾不上拆迁自己的房子,却将“中央大院”一根椽子、一条门槛都不少地拆下运到山上,为此他们再苦再难也要在家乡的山上重建西柏坡。
  西柏坡人的这种“大院情结”,出自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与爱戴,也出自一种鱼水般的深情。在西柏坡,朱老总帮村民拉过耧,周总理派人帮村民碾过麦子,刘副主席亲手栽过松柏,董老救过遇险的孩子……“谁把咱百姓挂在心上,咱理当把谁装心中。情对情,舍得命,心心相连万事成。”西柏坡人的语言是朴实的,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在这朴实真挚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评剧《西柏坡》为我们昭示一种伟大的、无私奉献的柏坡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