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顶风冒雪下基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1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顶风冒雪下基层
简为民
一月的北国,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冒着严寒,到一些地方看望灾区群众和困难职工。领导同志每到一地都要深入到农牧民和职工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带去党中央、国务院对他们的问候和祝福。真挚的交谈,亲切的关怀,犹如一股股春风,让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
新年伊始,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到农村和企业,深入到农牧民和职工家中,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总是先想到受灾群众的疾苦,总是牵挂着困难职工的生活,以及所有需要帮助的群众。同时为各级干部做出表率,督促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抓紧抓好帮贫扶困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并由此入手,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政风。
当前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形势很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困难地区和单位,对于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给予特别的关注。这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到基层去,深入到群众中去,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
当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时,周恩来同志冒着余震赶赴现场。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刻,周总理凝重的眼神,温暖的双手,铿锵的话语,使灾区群众受到巨大鼓舞,悲伤的情绪一扫而光,干部群众燃起了重建家园的无限希望。实践证明,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用这样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进的是共识,唤起的是力量。
真实情况从哪里来,真知灼见从哪里来?对领导干部来说,仅仅听汇报、看简报,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坐一坐老百姓的炕,吃一吃老百姓的饭,亲身体会困难群众的处境,感情就是不一样,见识就是不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农民的负担重不重,下岗再就业困难多不多,“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工作落实是否到位,要了解这些情况,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听一听群众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干的。对领导干部来说,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也是一种“躬行”。这种投身于实践、问计于群众的躬行,才能使思想活起来,干劲鼓起来,办法多起来,工作实起来。
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悉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的基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但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政治责任,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首小诗因情真意切而传之久远,至今对人仍有启迪。现在时代变化了,社会前进了,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始终视民困为己困,视民疾为己疾,时刻把人民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这是人民公仆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