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科技领衔 全社会构筑食品安全网 为一日三餐解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10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纵深报道

  科技领衔 全社会构筑食品安全网
为一日三餐解忧
本报记者 蒋建科
今年春节,刘大爷打算好好吃一顿很久不敢尝的韭菜馅饺子。和他一样高兴的还有记者李先生,他可以痛痛快快地过过茶瘾了。
刘大爷是个老北京,最爱吃韭菜馅的饺子。可后来听说韭菜农药残留太严重,不得已他只好改吃其他馅的饺子。某报驻京记者站负责人李先生泡完茶,总要先把上面半杯茶水倒掉,他说上半杯中的农药等污染物较多,倒掉再喝比较安全。
最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卫生部等8部门联合行动,加强春节期间的食品检测工作,让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和茶叶等,休想溜上百姓的餐桌。得知消息,包括刘大爷、李先生在内的很多人舒了一口气。
吃前疑心 吃后担心
忧心忡忡何时了
近年来,欧洲疯牛病风波、二恶英毒鸡案、猪口蹄疫爆发等引起食品质量安全危机,我国的农产食品质量安全同样不容乐观。
据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年对某市场进行的抽查表明,在136份茶叶样品中,有40%的茶叶农药残留量或重金属含量超标;1999年第四季度在4个城市抽查12个销售点的67种肉类食品,其中39%不合格,12%的产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2001年第一季度抽查发现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严重,12种韭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有9种,16种甘蓝产品有10种农药残留超标,最高的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的79倍。
不光是农药有污染,化肥以及其他工业废弃物也给农产品造成污染。湖北省恩施市有一个村子的茶叶质量很高,过去一直出口,后来却连连遭到退货。检测结果表明,是茶叶中的硫含量超标。而浙江有些地方茶叶中的铅含量超标,据调查分析,原来是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曾几何时,各种形式的农产食品掺杂造假让人触目惊心:用“瘦肉精”喂猪提高瘦肉率,用福尔马林浸泡水产品防腐,用尿素和激素促发无根豆芽等等。不安全的食品不仅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还容易引起各种慢性中毒,面对隐患,消费者买前操心、买时戒心、买后疑心、吃时提心、吃后担心,一日三餐忧心忡忡。
科技当关 标准把关
事关重大应从严
如今,人们高兴地看到,全社会都在行动起来,努力构筑一张保护食品安全的网络。农业、卫生、经贸、工商、质量监督、环保等部门团结协作,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执法体系和信息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种子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严把几道关口:
——市场准入关。加强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把各种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拒之门外,发挥示范作用,引导生产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生产资料关。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出击,深入基层,对农药、化肥、兽药等实行监控,严禁销售高毒、剧毒农药,对禁用的农药和兽药从源头抓起,对生产厂家进行有效监督。
——生产操作关。许多地方组织科技人员,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向农民宣传和推广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和低毒农药,普及相关知识,尽量减少农药等的残留。
——环境保护关。很多地方把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作为治本之策,把生产基地选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对土壤、大气和水质等实行监测。
同时,许多大学和科研院所也都行动起来,加强科学研究,研制开发对环境和人畜无害的植物源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就在记者发稿前不久,从湖北恩施传来消息,农业部在这里开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试点,帮助家家户户用上沼气,不再烧煤,茶叶含硫量超标的问题迎刃而解,去年这里的茶叶又重新通过检测,开始出口。浙江当地政府认真治理汽车尾气,一些茶叶也顺利通过了检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