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电信节日消费乱花渐欲迷人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10
第13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视窗

  电信节日消费乱花渐欲迷人眼
  固定电话遭遇分流 移动通信诱惑多多 寻呼市场日趋萎缩
  本报记者 冉永平
  春节快到了,春节前后是各类消费的黄金时期,电信消费也一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假期通信消费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某些消费逐渐淡出,某些消费却蒸蒸日上。
固定电话
  明日黄花又经霜
  前两年,每逢春节,我家的固定电话就闲不着,要么是亲朋不断打来拜年电话,要么是我打出电话问候老友。但今年元旦,固定电话就轻闲许多了,因为现在几乎每个朋友都有手机,不仅可以通话,更可以方便地收发短信。与固定电话相比,手机携带方便,通话、收发短信自在随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很大的优势。
  事实上,随着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固定电话这个昔日首选的当家菜,遭遇了手机和IP电话的两面夹击,已少了些许神气和霸气。
  固定电话消费遭受的正面打击来自手机。移动电话出现后,由于其极大的方便性日益冲击固定电话。随着手机价格和通话费用的降低,人们逐步开始由习惯手机到依赖手机。特别是一些对资费不敏感的消费者,甚至已经渐渐远离固定电话,即便固定电话就在身边,也依然青睐手机,因为手机中有电话簿,找到直接拨打,免了拨号麻烦。有人统计,
  2001年移动电话分流固定电话市话
  流量达到了30%,而2002年,移动电话的本地通话量比重甚至达到九成。但是,手机对固定电话节日消费的冲击还不在此,手机短信更是闯出的一匹黑马,大大影响了固定电话消费。发短信拜年从时髦青年已经开始普及到一般的手机用户,据统计,节假日的拜年、问候短信一天就以数亿计。
  在长途领域,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令固定电话雪上加霜。这个“程咬金”就是IP电话。IP电话在通信领域竞争最充分,每个电信公司都有IP业务。由于竞争激烈加上技术特点,导致用IP电话打长途价格大大低于固定电话,这样消费者自然被吸引过去。据统计显示,2002年IP电话国内通话时长比上年增长了两倍还多,国际IP电话通话时长同比增加了四成左右。
  遭遇手机和IP电话双重挤压,百姓节日期间在固定电话上的消费支出至少是增长缓慢。据抽样调查,其中唯一一块稳定并增长的消费是上网的通话费用。节日期间,网民上网的时间充裕,因此固定电话的上网通话费收入会增长。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块市场也会早晚遭遇分流。移动电话
  选择太多挑花眼
  移动通信竞争一直比较激烈,因此节假日也是各移动通信公司促销的好时机。
  过去,大家难得拥有一部手机,那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可是从2002年开始,一些消费者开始拥有了双机甚至三机,被戏称为“双枪将”。“双枪将”不是说你有两个手机,而是有两个号码。原来,去年中国联通推出了133网,并且拿出了有力的促销手段:白送手机。于是过去中国移动用户也好、联通自己的130用户也好,很多人又多了个133手机。加上电信的小灵通,更个别的甚至多到三个手机、三个号码。
  全球通,网络覆盖好,国内国外地上地下都能打,接通率高,但价格较贵。小灵通,资费低,跟市话一样,便宜,但出了城就不好用。133网,可以白得手机,诱人。可目前网络质量还不完善,接通率低。谁也不完美,用哪个不用哪个?一些消费者干脆交新朋友不丢老朋友,于是揣上了两部手机,手中拿一部,腰间挂一部,说不定包里还塞着一个。有的用来打,有的用来接,有的不打也不接,就这么带着。这也成为移动通信消费的一大怪现象。
  寻呼机无可奈何花落去
  头些年,到了春节期间,寻呼机消费和今天的短信一样火,是拜年的重要工具之一。但这两年,寻呼机比固定电话还惨,快被人遗忘了。
  1984年寻呼机刚进入市场时,谁腰里挂着一个是很值得炫耀的。在最辉煌的时期,中国的寻呼机用户一度超过了8000万,呼台也超过了5000家。可自打2000年开始,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寻呼市场开始萎缩,用户量锐减。今年春节恐怕很少有人再用寻呼机拜年了。(附图片)
  左图: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彝家娃在打手机。 陆向荣摄
下图:消费者在上海华联商厦选购手机。新华社记者 张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