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别把相声小品混为一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04
第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观艺录

  别把相声小品混为一谈
林盛先
看罢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第二届相声大赛,我感到高兴。此举对拉动相声艺术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参赛演员基本功均佳,人才济济,显示了相声艺术的发展后继有人。
  高兴之余想了想评赛结果,似有杞人忧天之感,恕我直说。我搞不清相声同时下流行的舞台艺术小品有何区别?例如《卖枕头》,很难说它是相声;说它是赵记(本山)小品公司《卖拐》、《卖轮椅》之后的新产品,差不了许多,没什么两样,却压了群芳,得了9.83的高分。得了9.85高分、拿了一等奖的《谁说了算》,整段的表演完全脱离了相声艺人的真实身份,我怀疑它是否还是中国的传统相声?
  我这个半拉子相声迷看完大赛后,问自己:相声同时兴的舞台小品区别何在?并试着做了一份答卷:第一,相声表演不可脱离相声艺人的真实身份(无论谁说什么段子,侯宝林说就是侯宝林,马三立说就是马三立);第二,相声表演要有丰富的语言内涵,不是浅白的表面动作;第三,相声表演当有充满幽默感的回味(而不是简单的滑稽)。如果说,这后两条是相声的必备要素,那么,第一条便是前提。少了头一条,就不是相声。
  观看本届相声大赛,还对“逗”字学了一点东西。相声艺术规定“说学逗唱”四项功夫。“逗”字虽排老三,实则其分量占头位。参赛演员进入“才艺展示”项目时,为何没人选“逗”呢?马季说得好:说学唱都离不开逗。可见“逗”的分量和重要。相信相声界朋友谁都不轻看这个“逗”字。不过据昔日所见所闻,倒也能凑合出几种不同的逗法,未知朋友们肯否对号入座。
  稳稳当当的逗,急三火四的逗;深沉幽默的逗,浅白滑稽的逗;大大方方的逗,哆哆嗦嗦的逗;有根有梢的逗,没边没沿的逗;有滋有味的逗,淡而无味的逗;合情合理的逗,胡诌八扯的逗;温文尔雅的逗,粗俗撒野的逗;言之有物的逗,空洞乏力的逗;用语言内涵逗,用动作花样逗;选生活素材逗,拿闭门造车逗。
  哪种逗法好,是传统的、正道的,哪种逗法欠佳,大家自有公论。我的自信是,在侯宝林等大师一级相声艺人身上见到的多是前面例句的上半句的逗法,而少见下半句的逗法。还有,听大师以及相声艺人不论说什么段子,总觉得他们身上保留着某种独特而又带有规范性的东西,就说侯宝林大师,他在一生从艺中始终保持传统相声的特色,加上广博的人文学识,终成语言大师。这几点,就值得今人继承和发扬。
  自称半拉子相声迷的我,在这里斗胆冒叫一声:相声艺术与京剧艺术同是国粹,可否将侯宝林比作梅兰芳?相声艺术是否也该如同京剧、有自己的一套不可任意更改的模式、规范或规则呢!为了相声艺术的繁荣发展,建议相声界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评委席上唐杰忠承包了最低分?他可是相声界一位老人,怎么会甘心在评委席上干坐三天,怎么可能在如此大赛上存心玩幽默?!所以我看,不能哈哈一笑了之。开句玩笑:假如实在想不明白,不妨把唐杰忠弄出来,让他老实交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