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欧盟对伊政策裂痕加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04
第4版(要闻·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欧盟对伊政策裂痕加深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正当世界舆论密切关注有关伊拉克的形势会朝何种方向发展的紧要关头,欧洲联盟内部为此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危机。1月3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葡萄牙总理巴罗佐、匈牙利总理迈杰希、波兰总理米莱尔、捷克总统哈韦尔和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联名发表了一份对美国对伊政策表示支持的声明。鉴于这份声明的签署国有5个是欧盟的正式成员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丹麦),而另3个是即将入盟的候选国,因此,它立即引起舆论界对欧盟内部矛盾的极大关切。人们注意的不仅仅是这份声明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种罕见的方式:它不仅仅把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大国完全抛在一边,连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事先也毫不知情,更不用说欧盟的共同外交政策高级专员索拉纳了。人们在问,欧盟信誓旦旦保证过的共同外交政策哪里去了?欧盟将来还能在世界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吗?
  这份声明的核心是强调欧洲应该支持美国的对伊政策,强调欧美的共同价值观和保持一致、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它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不能成为伊拉克政权威胁世界安全的牺牲品。”
  欧盟国家对于美国的对伊政策存在分歧不是秘密。站在反对对伊拉克动武最前线的是德国。从去年秋天以来,施罗德总理多次明确表示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参加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最近几天,施罗德进一步明确表态说,德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决不会投任何“使战争合法化”的票。他还宣布不允许德国士兵执行北约的预警飞机飞行任务,还指示法律专家研究美国使用驻德军事基地对伊作战是否合法问题。与德国态度基本一致的是法国,但实际上它的态度比德国圆滑得多。希拉克总统一方面多次宣称“战争是一种最坏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却不排除法国采取另一种立场的可能。他也没像德国那样透露法国在安理会投票中的底牌,却模棱两可地表示,作为常任理事国法国必要时将“承担起责任”。
  美国对德法的态度一度非常恼火。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竟不顾起码的外交礼貌,而脱口说出法国和德国是“老欧洲”这样的话来。拉姆斯菲尔德敢于把德法这两个欧洲大国不放眼里,是因为他知道,美国在欧洲除了英国之外还另有坚定的支持者,例如西班牙和东欧的北约成员国。
  西班牙在前一段时间并不引人注目,但实际上阿斯纳尔首相一直同美国保持相当密切的关系。据报道,他几乎每天都与布什总统通电话,是公认的布什在欧洲仅次于布莱尔的最坚定支持者。英国首相发言人在声明公布的当天证实说,联合声明的第一推动者是“阿斯纳尔政府”。据此间舆论透露,幕后牵线的地点是华盛顿,提出这个主意的则是《华尔街日报》。不久前阿斯纳尔访美时接受了这个主意,随后首先与布莱尔协商,由布莱尔的班底起草了声明,由阿斯纳尔与有关国家协商。引人注目的是,德法两国政府完全蒙在鼓里,是声明公布之后从报纸上才知道的。显然,这份声明的目的就是要在西方盟国中孤立德国和法国,有意使他们难堪。这样,人们就不难想象出谁是这份声明的真正作者。
  众所周知,欧盟早在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已庄严承诺要建立政治联盟,共同外交政策正式诞生。虽然这种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但欧盟各国一直为此目标而努力。在对伊政策方面,就在1月27日,欧盟的外交部长刚刚在布鲁塞尔通过一项决议,强调给武器核查以时间。仅仅过了3天,这份声明就见了报,这不啻是给欧盟共同外交政策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暴露出欧盟所谓共同外交政策的脆弱和成员国之间的深刻裂痕,也显示出德法两国在欧盟内部影响的削弱。
  欧盟对这份声明感到震惊。轮值主席国希腊总理西米蒂斯批评道,这种方式没有对共同立场作出贡献。卢森堡首相让—克洛德·容克激烈批评说,这份声明非常令人遗憾,“令人愤慨”。连早已退出政坛的德国前外交部长根舍也破例在电视上发表讲话,认为这是“欧盟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件。希腊已宣布,欧盟将尽快召集特别首脑会议。虽然它否认这次会议与这个声明有直接联系,但真实的原因显然在此。
  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在评论中指出,欧盟在伊拉克问题上不用一个声音说话是一个苦涩的事实,说明欧洲作为拥有自己宪法的“世界大国”的计划都是骗局。被称为共同外交政策的东西化解了。这篇短评问道,是谁分裂了欧洲?据报道,波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对伊拉克的态度这样重要的问题达不成一致,那欧盟共同的安全和外交政策还该在哪里发挥作用呢?应该说,这些问题是问到点子上了。
  (本报柏林2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