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连续二十七年保持稳产五千万吨以上的大庆油田,今年计划产量四千八百三十万吨——大庆为何要减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14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连续二十七年保持稳产五千万吨以上的大庆油田,今年计划产量四千八百三十万吨——
大庆为何要减产
本报记者 费伟伟 王彦田
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创连续27年产量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辉煌纪录后,今年将翻开新的一页。1月13日,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马富才宣布,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将对大庆油田主力生产区块的原油产量作战略性调整,原油产量在自1976年跃上5000万吨后,首次下调至5000万吨以下,今年计划产量4830万吨。
  为了可持续发展
  大庆自1960年起投入开发,最高纪录是1997年的5600万吨,去年产量为5013万吨。大庆的原油产量占全国同期原油总产量40%以上。大庆开发建设43年来,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富才分析了这次调整产量的几点原因。首先,是遵循客观规律。和各种矿产一样,一个经过40多年开采的油矿已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据统计,国外的注水开发油田一般在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50%—60%时开始进入递减开采阶段,同类油田稳产寿命最长仅12年。而大庆油田主力开采区块目前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达77%,稳产高达27年。大庆依靠科技进步,已成功地使进入递减开采阶段的年限大大推迟了。
  其二,是算经济效益账。大庆油田目前的综合含水已达
  89%,如果还要维持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产量,产液量将随着含水的上升而急剧上升,原有地面设施无法适应,需大量增加投入,各种成本包括操作成本都会大幅度上升。
  其三,是从油田的长远发展考虑。产量递减是矿业开采本身的客观规律,主动调整让产量逐步递减,可以使大庆油田原油生产继续维持较低的成本水平,更主要是最大限度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大庆减产是确保中国石油整体效益所作的主动性战略调整,可以为大庆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马富才这样强调。
  大庆减产谁来补
  大庆这次调低产量,是中国石油对东西部原油产量结构所进行的战略性调整。那么,这一块减下的产量谁来补上?
  主要有三大来源:一块是西部长庆、新疆、塔里木和东部吉林等油田的新增原油产量;一块是“以气代油”,即增加天然气在石油产量结构中的比重;还有一块来自中国石油海外油田的“份额油”。
  据介绍,近几年中国石油在西部的勘探形势喜人,新发现不断。仅2002年,就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等地发现了预计原油地质储量可达1亿吨以上的大型油田。今后几年西部油田原油产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完全可以弥补东部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的下降。
  中国石油旗下的塔里木、长庆、川渝及青海四大天然气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高达2.7万亿立方米,一批天然气管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如西气东输管线的东段,将于今年四季度投入运行,2004年底全线都将贯通;忠县至武汉的天然气长输管线也要在2004年下半年投产运行;长庆至北京的第二条陕京输气管线预计2004年建成。上述工程全部完成后,将使中国石油天然气外输能力增加250亿—280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集团的“走出去”战略也呈现出喜人局面,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目前已由投入期进入收获期,2002年中国石油集团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2123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500万吨,目前新签约的一批项目也已开始运作。
  马富才强调,这样“三管”齐下,中国石油所作的产量结构主动性调整实施后,仍可实现持续快速有效发展。
  马富才透露,事实上,这种主动调整并非始于今年。1999年,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就适时对原油产量作了下调。1999年产量比1998年下调120万吨,2000年又比1999年下调150万吨,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下调150万吨和137万吨。尽管大庆油田4年已累计下调500多万吨,由于中国石油加强战略管理,这一重大调整措施并没影响集团的整体优势。而且,最近5年,中国石油集团的油气产量持续增长,5年新增原油生产能力5088万吨,新增天然气生产能力161.3亿立方米。油气当量由1997年的11952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3620万吨,净增1668万吨。
  据悉,大庆油田加上今年这次产量调低,仍然是中国石油最大的主力油田,其原油产量继续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产量的4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