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从冬运会看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趋势·人才篇 零的突破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14
第8版(体育)
专栏:冬运

  从冬运会看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趋势·人才篇
  零的突破之后
  本报记者 李中文
  2002年,盐湖城,杨扬积十几年功力奋力一搏,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实现了,几代人心中的夙愿实现了,中国体育的一页空白终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中国冰雪运动的开展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此,衡量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准星”。
  从纵向的发展脉络来考察,能取得今日的成就的确可喜可贺;对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冰雪运动的开展则显得问题较多。而在制约发展的诸多方面,优势项目后继乏人最为突出和紧迫。
  世界冰雪运动源于北欧的冰天雪地。如果从1924年在法国召开的首届冬奥会说起,欧美国家选手在此后举办的19届冬奥会上一直扮演着“主角”。亚洲国家中,日本最早在冬奥会上露出头角,也是唯一办过冬奥会的国家。冬奥会发展到目前已设70多个小项,以亚洲国家冰雪运动开展起步晚、起点低的现状,想在短期内全线告捷是不现实的。于是,日本选择了速滑和跳台滑雪作为突破口,并于1972年借在札幌举办第十一届冬奥会之机率先在跳台滑雪项目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中、韩两国开展冰雪项目的历史和投入都落后于日本。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国都选准了1992年才正式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的短道速滑力求突破。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和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上,韩国短道速滑选手届届都有斩获,而遗憾的是,中国选手则连续三届冬奥会与金牌擦肩而过。直到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中国选手杨扬在痛失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后,终于在500米比赛中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随后又在1000米比赛中“锦上添花”。
  杨扬的成功虽意义非凡,但怎样说也是“迟到的金牌”。中国短道速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杨扬、杨阳、王春露、孙丹这一批运动员已经到了快退役的时候,而年轻选手一直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以致形成今日后继乏人的局面。相比较而言,韩国短道速滑选手在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间,年年都有新面孔。作为最有实力在冬奥会上争金夺银的项目,中国的短道速滑实际上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2006年冬奥会上,杨扬、李佳军这一批运动员担当主力摘取金牌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而付天宇、王蒙、李野、李蒿楠、郭伟等已经年龄不小的“新人”真能担当起大任吗?目前,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花样滑冰、速滑、自由式滑雪等项目虽没能在冬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但都曾有望拿奖牌或已经拿过奖牌。这些项目也都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自陈露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选手;双人滑的申雪/赵宏博已经不再有年龄优势,能否坚持到下届冬奥会实在难说,而年轻一点的庞清/佟健、张丹/张昊虽已崭露头角,但要说在冬奥会上争夺奖牌,还欠火候。速滑项目曾经在世界大赛上取得过不错的战绩,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便落到了世界潮流的后面,从十冬会的情况看,新人于凤桐要达到世界顶尖高手的水平,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由式滑雪是中国唯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雪上项目,但因偶然性太大,在冬奥会上只取得过一次第二和一次第五,曾经担当冲金重任的徐囡囡而今仍可在国内赛场威风八面,但能否坚持到2006年冬奥会还不好说,另一名选手李妮娜虽年龄上有优势,但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中国冰雪运动仅有的几个优势项目尚且如此,其余项目只能说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中国冰雪界如何在完成局部突破后,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最迫切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优势项目选手的新老交替,同时还必须解决好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从这一角度讲,举办全国冬运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练兵、发现人才和营造发展冰雪运动的氛围,这比算计各个代表团能夺得多少金牌要紧得多。
  (本报哈尔滨1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