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扯不断的年糕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06
第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多味斋

  扯不断的年糕情
  宫泉激
  进了腊月门,最早出年味的就是村里的碾坊。因为家家都忙着占碾“卡”年糕。推碾的,等碾的,看光景的。人真多。
  “卡”糕实际上是做年糕的第一道工序——轧糕面。糕面是用我们胶东的粟子轧成大黄米(糯米),再把大黄米放在笸箩里用一点儿水洇好,摊在碾子上轧。轧一阵用细箩把成了粉的箩下,粗的再轧、再箩。轧一次糕面子(约十来斤糯米)往往要用半天工夫。推碾子、筛糠、箩面,费工费事,把小脚的母亲累得腰酸背痛。晚上,我常常用稚嫩的小手给她揉揉腰、捶捶背,宽慰她那慈爱的心。
  母亲是做年糕的高手。街坊的婶子大妈常要向她请教。其实,做年糕的工序也不见得那么复杂。我看到母亲把轧好的糕面子拿回家之后,拣风和日丽的天气摊在笸箩里晒几个日头。据说晒得越干做成糕越粘、越筋道。临年根,母亲就开始蒸糕。她先把糕面子放在盆里和水搅匀,滋润透了,倒在早已浸透铺在锅里的糕席上摊匀,并同锅边有一定的距离,使蒸气通透。不然,就会把糕蒸“死”。
  蒸年糕烧火也有讲究。母亲总是先旺火烧开锅,再一把草一把草细细地填到灶里慢慢烧。最后,把灶火灭了,再用烧火棍摊一摊灶里的火灰烘着锅底,憋一下锅,就算行了。
  年糕蒸熟了。一掀锅盖,热腾腾的蒸气带着新糕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锅里原来那嫩黄的生糕面成了老黄色的年糕。这时,母亲手蘸着凉水,把滚烫的糕抹出平整光亮的面,这叫“平糕”。平过之后,便趁热插上一个个洗净的红枣,待凉了、硬了,切成匀称的糕块。整整齐齐的糕块可以随时蒸着吃,可作礼品送人,也可以作过年摆供的祭品。我们家,蒸熟的年糕未供祭或大人没尝,小孩子是不能吃的。母亲却常常在“平糕”时特意沾点在手上让我啃着吃。这时,她便戏谑地说:“又勾一条馋虫!”
  年糕有若干种吃法。最普通的吃法是把大盘蒸透的年糕撒上红糖或浇上蜂蜜,搅一搅,一家人围在一起用筷子夹着吃。粘稠而筋道的年糕被扯出长长的“丝”,这一头到了口边,那一头还在盘子里。吃到热闹处,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热闹极了。年糕也可做成各种样式放在油里炸糕饼,还可以和上面搅上糖切成条状做“琵琶梗”或其它小食品。可以当饭,也可以下酒。那些年春节,我过完假期返城的时候,母亲总是装些年糕和用糕做成的食品让我带着。她边装边说:“拿着出去,一要你进步,步步登高(糕)嘛。二呢,用糕粘住你,省得忘了这个旧家。”
  年糕,每每引起我对母亲的无尽思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