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商海中人品是帆”——记山东省威海市个体业户杨正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07
第1版(要闻)
专栏:

  “商海中人品是帆”
  ——记山东省威海市个体业户杨正权
  本报记者 宋光茂
  春节前夕,记者见到杨正权时,他尚未从一场大病中完全康复,一副清瘦的面庞、单薄的身板,仍在支撑着成就了30多名下岗职工的“环翠区庆威水产购销部”和几处餐饮店。病榻上,杨正权的言语发自肺腑:“成就他人、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做点好事,心里就踏实。我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美好。”
  “诚信是经商的第一品牌”
  从怀揣200元、负债9万元“下海”,50岁的杨正权如今已积累了千万元资产,他深有感触地说:这靠的是在部队里磨练出来的过硬作风和诚信品质,“诚信是经商的第一品牌”。
  1972年杨正权从安徽六安参军来到威海,由于在部队里的出色表现,4年后军地组织协商安排他到威海市郊区的远遥村任党支部书记。杨正权带领群众冲破“左”的束缚,大力发展经济,使村民的收入翻了近一番。又过4年后,杨正权到社办企业任厂长、党支部书记,结果企业亏损了9万多元。杨正权带着遗憾自己“下海”创业,并表示一定要用自己的经营收入弥补企业的亏损。
  说起这段经历,杨正权强调:“诚信首先是个人对集体、对组织负责任。”与人交往,杨正权同样注重诚信。有年秋天,一场大火把经营者丛献滋的一大摞账本化为灰烬,其中包括杨正权签了字的一沓子货款单。丛献滋凭记忆理出了2万元的供货账目,心里揣着小兔似的拨通了杨正权的电话。杨正权听说自己的供货商家里遭了灾,忙不迭安慰他:“供货单我这有底儿呢,我马上查,你明天过来提款就是了。”让丛献滋想不到的是,杨正权查出来的数字,竟比自己凭记忆整理出的数字多出来12000元!在生意场上只信白纸黑字的丛献滋,对杨正权的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
  10多年来,威海市商业街上的许多店铺几易其主,不少人说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但杨正权的庆威店却越做越火、越做越大。杨正权说:“做生意讲诚信,是吃小亏赚大便宜。诚信永远是金字招牌。”
  “能帮助别人就快乐”
  杨正权作为山东省“十佳个体工商户”之一,在2001年国庆节后举办的“致富思源”报告会上做过典型发言。杨正权说,自己的财富来自于党的好政策,来自于社会,应该毫不吝啬地回报社会。杨正权除了积极纳税外,还踊跃捐款,在威海当地被誉为“捐款专业户”。
  杨正权捐款帮助过的单位和个人,自己都数不清了。2001年教师节前一天,环翠区泊于镇侯家中学的师生给杨正权发来了一纸大红喜报:“甘泉”终于流淌出甘甜的泉水了!师生们力邀杨正权前往品一品“甘泉”的水。“甘泉”是一口机泵井。侯家中学的校园坐落在一个山丘上,师生们常年为饮水问题发愁。杨正权出资为学校打了一口井。杨正权回忆说,“甘泉”打成正赶上了教师节,“当时我掬一捧甘泉水心里真甜呢!”
  不仅捐款打井,杨正权还给学校捐赠了10台电脑,并资助了10名特困生。环翠区的养老院也是杨正权经常光顾的地方。2000年重阳节这天,杨正权出资5000元,给养老院添置了一台VCD和一批娱乐用具。2001年元旦,杨正权又给老人们拜年来了。这次他带来了近万元的上好布料,还带来了服装剪裁师,给54名老人当场量体裁衣。
  经济尚不发达的安徽六安老家,是杨正权心中永远的牵挂。在那里,杨正权常年出资帮助着4名孤寡老人,每次回家问候过了老娘,他就给这4名老人挨门挨户送钱送物。1999年回家,听说特困户王运河家的两个孩子因经济原因上学有困难,杨正权掏给王家3000元,此后又连续资助孩子上学。2000年回家,听说淠东乡小学有好几间危房,杨正权一次性捐助5万元用于校舍改造;2001年回家,杨正权看到青年坝村路差桥窄,便拿出3万元给村里修路架桥……
  1992年,家乡遭遇水灾。灾情传来的第二天,杨正权汇出了10万元捐款。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杨正权和妻子王树梅瞪大了眼睛盯住电视新闻频道……灾情揪心揪肺,夫妻俩又凑了30万元,为重灾户盖房子用。
  杨正权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为给一对下岗职工夫妇找一间合适的店铺,杨正权走街串巷忙了近一个月。提起这档子事,杨正权说:“帮人要帮到底,光出点钱容易,难的是帮人找到一条摆脱困境的路子!”后来,他便一次又一次地投资买门市房,贷款买店铺……作为商人,杨正权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赚钱的机会。然而,作为房主,杨正权出租房子有点“怪”,他要求租他店铺的人,要用工就必须雇下岗职工。答应了这个条件,租金就可以压到市价的最下限。于是,就有一批又一批下岗职工从他这里得到了实惠。
  杨正权对记者说:“能帮助别人,我就快乐着;人家有困难我没帮助,我会感到很不安。”
  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不管干哪行,都要想着自己是共产党员,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杨正权说,“我在商海中,人品是帆,党员标准是舵。”自从1975年入党以来,杨正权工作岗位多次变换,但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杨正权“下海”经商之后,在一段时间里,最大的心事是如何过组织生活。起初他订阅了一些党报党刊,坚持政治学习。后来,他几次找所在街道的居委会党支部,找个体劳动者协会负责人。在杨正权等几个老党员的联络促动下,环翠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全省率先建起了党支部。他每个月召集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内容相当丰富:学方针政策,学法律法规,探讨经营之道,交流市场信息,研究扶贫助弱……在杨正权和一些老党员的倡导下,这个党支部规定:每年至少要使10名以上困难户或下岗职工通过干个体过上好日子;所有党员都必须带头诚信经营,绝不允许任何欺诈行为发生;凡区个协组织的帮贫捐赠活动,党员都要踊跃参加……10余年来,这些规定都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很好落实。
  杨正权帮助别人出手大方,自己却俭以养德,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杨正权脚上的那双皮鞋,前脸满是皱褶,鞋底都磨偏了。对于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杨正权要求他任何花销都要一笔一笔地记着账。让杨正权两口子高兴的是,受他们的耳濡目染,儿子在上大一时,就挤出自己有限的生活费,多次资助一个特别困难的同学。提起这件事,杨正权满脸挂笑地说:“儿子知道怎样花钱怎样做人,这是一笔大财富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