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靠实力和努力,在最美好的岁月里收获最美好的希望 大学生奔走在求职季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17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纵深报道

  靠实力和努力,在最美好的岁月里收获最美好的希望
大学生奔走在求职季节
  本报记者 施芳
  忙碌的日子常常让人忘记许多事情,桌上外地朋友寄来的一份份个人简历,师弟师妹们不时打来的咨询电话,让我恍然想起:又一个求职的季节到了。
  “为什么要来北京?北京一直是我的梦想,只是不知道能否实现这个梦想!”
  转眼间,张初霞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已7年了,谈起未来的打算,她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留在北京,因为北京的发展机会很多。况且呆久了,我已经很习惯在北京的生活。”
  赵洪波自信能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地,凭着年轻人的豪情从家乡河南“杀”到了北京。等到研究生招聘会开始的时候,才发现,全国各地竟有那么多研究生在北京找工作,几万人聚在一起,平时有的一点底气现在全没有了。
  “在山东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不用这么折腾,但是去北京一直是我的梦想,只是不知道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山东大学陈雪峰说。
  祝贺曾独自去西藏游历一个月,在那里结交了许多朋友,非常希望能去西部工作。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并不多,大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都把目光投向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然而大城市毕竟职位有限,这就导致所谓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一家单位原本招聘本科生,但看到太多的研究生和博士来求职,立即将应聘条件改为只要硕士以上。
  点评
一边是人头攒动,一边是门庭冷落,地域差别客观存在,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定位,寻求适合自己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此言不虚。
  “最起码解决户口吧,工资2000元以上,不算高。”
  谈到理想的工作,清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说:“应该是比较正规的单位,可以解决户口。没有户口,以后调动很困难。”
  无独有偶,北京石油大学的曹栋直言不讳:“最起码解决户口吧,工资,2000元以上,不算高。”
  户口是毕业生考虑较多的一个问题,他们大多会选择比较安定的工作,先在北京落下户口。当户口与工作不可兼得时,他们往往会考虑先找一个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然后辞职,缴一笔违约金,重新找一份工作。被当做“跳板”的单位往往“倍觉受伤”,而大学生们认为这不过是无奈之举。
  目前,只有国有企事业单位才有户口指标,一些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学生都对“正规单位”情有独钟,而对其他单位抱有观望态度了。
  点评
看来,户籍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也许只有冲破户籍的坚冰,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大学生就业时才能少些顾虑,人才才能得以真正流动。
  “我来自外地,所在学校只是普通高校,在招聘会上所投简历大多没有回音。”
  说起不久前经历的一场招聘考试,王婷依旧困惑不已,当天参加完面试后,应聘者每人都被拍了一张照片,感觉跟选美大赛似的;结果不出所料:录取了4个,3个是男生,1个是美女。
  张荣旺则有些愤愤不平:“我来自外地,读的是普通高校,所投简历大多没有回音。打电话问过一些单位,有些单位的回答是他们的招聘对象只是面对重点大学或京内高校。某些地区的公务员只认本地生源或当地高校,似乎有悖于公务员选择的公平、公正原则。”
  汤荣国认为就业中存在“贫富差距”,有些名校毕业生机会较多,手中甚至已拿到好几个意向,却仍不放过机会,而另一些学校或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却在为寻求一个工作机会而努力。有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不公开,只在部分院校内部开招聘会,其它学校的学生得到消息的就可以把握机会,而得不到消息的就只能作罢。
  点评
现代社会崇尚的一条原则便是公平竞争,如果不是唯才是举,而是制订诸如性别、相貌等种种限制条件,又如何尽得天下英才而用之?
  “工作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靠的是自身的实力和努力。”
  毋庸讳言,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正如同学们所言:“往年是在面试时竞争,现在从简历开始就得竞争了。”
  面对竞争,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刘进依旧踌躇满志:“虽然机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但我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倘不得已,我会选择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小单位,在大城市立足,以求今后进一步发展。”
  人才交流会的摩肩接踵,公务员考试的人流如潮,让冯芸深深感受到:“工作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靠的还是自身的实力和努力。”
  点评
“是金子终究会闪光”,这句老话可勉励身处奔波中的学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