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07
第2版(要闻)
专栏:

  鄂尔多斯: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本报记者 刘亮明
  鄂尔多斯,原是个国家只投资200多万元的小企业,到去年,已拥有总资产50多亿元,净资产33亿元,利税达到4.8亿多元,成为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
  一个地处偏远的绒纺企业,何以能够迅速崛起,一路走向全国,冲向世界?
  以一流的技术设备,确保产品在同档次上竞争
  鄂尔多斯高原盛产号称“纤维宝石”的阿尔巴斯山羊绒。197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鄂尔多斯羊绒衫厂的创业者们决定“放胆一搏”: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以补偿贸易的形式,成套引进了日本具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山羊绒加工技术设备,总投资3355万元。1981年新厂建成投产,技术设备优势使资源优势大显神威,产品迅速走向全国,大步跨出国门,当年就实现利税3460万元,一次性收回建厂全部投资。
  20多年来,鄂尔多斯人始
  终紧盯世界一流的技术,以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优化升级。集团公司的羊绒衫年生产能力已由初期的30万件发展到500万件。仅“九五”期间,集团的技术设备引进投入就达3亿多元。
  以产品的不断创新,确保市场不断扩大
  消费时尚日新月异。鄂尔多斯人在拼搏中感受最深的是,产品的不断创新是对付市场风云变幻最锐利的武器。
  为了把握市场脉搏,鄂尔多斯集团组织销售人员走出去,请人试穿试销,组建时装模特队;调查国内各大商业城市的市场,分析预测世界服装消费市场行情。1998年,他们投资1000万元建成行业最高标准的技术中心,去年又投资6000余万元,使之升级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专门进行产品的检测和开发设计。
  这些年来,鄂尔多斯累计开发生产针织、机织精粗纺新产品3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花色,使羊绒制品由以保暖为主的秋冬装,向四季皆宜的休闲化、功能化、轻薄化服装转变,及时顺应了国际国内羊绒服装的消费潮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鄂尔多斯商标已在41个国家完成了注册,产品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羊绒衫达到200万件,创汇近1.3亿美元。在国内市场上则建立销售点963个,遍及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4亿多元。
  鄂尔多斯总有新品种新花色,令人着迷。”消费者的赞美道出了鄂尔多斯风行不衰的魅力所在。
  以严密的管理,确保企业高效运行
  “企业集团用自己不断创新完善的管理模式打天下,远比用资金更安全、更可靠、更迅速。”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集20多年经验道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集团统一领导、高层次管理、分级实施,被称为鄂尔多斯的“多维立体管理体制”。它很好地处理了集权与分权、分工与协作、有序运行与竞争发展三个关系。同时集团建立了分别有10项内容的高能激励和刚性约束两大机制。企业还在1994年通过产权调整,建立起了多元投资结构,并在1995年10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建立起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他们算过一笔细账:总费用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降低成本1000万元。从1996年开始,为进一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集团提出通过加强管理,在4年里,分别降低当年费用5%、3%、2%和1%。
  到1999年,降低费用的目标如期实现,总共降低成本超过1亿元,实现了2000年集团利税再翻一番,达到4.418亿元的奋斗目标。
  以贸工牧一体化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集团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是积极推进贸工牧一体化,其目的是兴工富牧,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从1988年到1994年,集团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恩格贝购买了30多万亩沙化地,植树100多万株,开发牧场3000多公顷,种草5万亩,并培育出中国绒山羊2.5万只。仅此一项,每年直接给牧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为了开发西藏阿里地区的羊绒资源,集团还无偿投资300万元,用于那里的草场建设。
  近两年来,为了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鄂尔多斯集团投入基地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东胜区、鄂托克前旗等羊绒主产旗县的绒山羊舍饲圈养工程。目前,已发展了2万多牧户,通过政府的参与合作,既保证了集团的原料供应,又带动了农牧民的产业化经营,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