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中以合作绽新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0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以合作绽新蕾
本报记者 黄泽全 黄培昭
应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邀请,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中以示范奶牛场和中以示范农场。其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令记者大开眼界。
  中国和以色列自1992年建交以来,政治关系发展良好,经济合作成果日益增多。目前,以色列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达200多个,分布区域遍及我国许多省份。中以示范奶牛场是中以两国间最新的两个合作项目之一,2001年10月12日正式举行落成典礼,堪称中以农业合作百花园里的一支新蕾。以色列的乳制品业是该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已使这一行业的技术跃居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中以示范奶牛场由北京市农工商总公司(三元集团)提供地皮、水、电和人力资源,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责成以国内著名的奶业公司提供奶牛饲养、挤奶设备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其目的是双方合作研究优质奶牛繁殖、饲养和更多地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的新鲜牛奶。
  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在以色列驻华科技公使参赞欧慕然和新闻官夏杰逸陪同下开始参观。只见偌大的牛场里,一头头体形硕大的奶牛圈养在分门别类的围栏里,定时定量地吃料或自由自在地活动。喂养这些牛的饲料,由以色列派来的专门畜类营养师负责配制。草料产自于当地,但比例和配方则在以色列专家指挥下进行调制。欧慕然参赞说:“这饲料配制可是大有学问,弄不好奶牛可就下奶少甚至不下奶。”记者开玩笑地问营养师:“你任期满后回国时把饲料配方带走了,这些奶牛不产奶了怎么办?”他笑着说,以色列每年都派10多位农业专家到中国举办有关方面知识的讲座,仅去年就进行了60多场,即使他回国了,也不可能出现奶牛断奶的现象。
 参观奶牛现场产奶十分有趣。在气候温润、雾气濛濛的棚屋里,一头头奶牛按自己,的序号,静静地站立在一台台挤奶机的围栏前。挤奶机的栏杆上装着醒目的显示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观看每一头牛的产奶数量、产奶时间、产奶质量等信息。所有挤奶设备由计算机控制,现代化程度很高。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中以示范奶牛场落成之时,有100来名中方工人,随着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仅一年多时间便仅有60名工人了。在中心电脑控制房里,记者看到两台计算机正在连续工作。这里可谓整个奶牛场的中枢神经,不但每头牛的身体状况、每一时期的产奶量等一目了然,而且连室外的阳光、风力、湿度等气候和土壤湿度等方面的情况也是应有尽有。计算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设计这套电脑软件的公司与提供饲养奶牛设备的公司是同一家,而且配有汉语软件版,即使不精通英文的中方人员也可以自由地操作管理,随时随地观察和掌握奶牛场1000多头牛的饲养、产奶、奶质等多方面信息。
  由于技术先进和管理得当,加上双方合作卓有成效,中以示范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良好。2001年建场之初每头奶牛年均产奶量为7吨,而到2002年底已经跃至9.5吨,这一数字基本接近以色列国内每头奶牛年产11吨奶的水平。尤其可喜的是,从市场反馈看,中以示范奶牛场的奶产品颇受欢迎,它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随后,记者来到距离中以示范奶牛场3公里处的中以示范农场。这家农场建成于1994年,是中以建交后的第一个农业合作项目。记者先后参观了花卉温室、花卉分装室、蔬菜温室、计算中心等。优质花卉、精细苗圃和反季节蔬菜的先进高科技管理水平丝毫不亚于示范奶牛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