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可喜的共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1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议论风生

  可喜的共振
董宏君
同是村支书,有的擅长抓经济,使后进村跨进了先进行列;有的则是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眼看着村集体经济徘徊不前,村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力不从心。这样的情形在各地农村具有普遍性。
在大连市金州区,“力不从心”的“村官”主动辞职了。“村官”的辞职与镇党委在用人观念上的突破体现出他们思想上的共振:带领村民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是“村官”的第一要务!
今天,日新月异的农村新形势与村干部的治村能力之间的矛盾,随着农民对增加收入的强烈渴望而日益凸现出来。在政治素质合格的前提下,挑选既有致富能力,更有带富能力的“能耐人”作“领路人”当村干部,这既是农村生产实践的现实需要,更是生产力标准在选用村级班子带头人中的具体运用。金州区二十里堡镇党委正是在这样的共识中实现了用人观念上的突破。但是,如何突破传统的眼光与观念,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等的界限,不少地方还常常会“拿不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还不够解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不少“村官”感到“官”越来越不好当了,在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情形之下,有的村干部还打了退堂鼓。这是他们自加压力的表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曾在过去的年代里为当地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在新的挑战面前,大连金州区的一些村官之所以选择“急流勇退”,是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失败,不允许因为自己的失败而让村民交“学费”,这也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因为,为村民服务,不仅需要真诚与热情,更需要知识和智慧。
我们一方面希望各级组织给村官以支持和鼓励,并不断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希望“急流勇退”的干部能再鼓干劲,在下一轮竞争中再创新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