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新《文物保护法》刚刚实施,我国文物保护将做些什么,请听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谈—— 文物保护今年新动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2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新《文物保护法》刚刚实施,我国文物保护将做些什么,请听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谈——
文物保护今年新动作
  本报记者 刘玉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已颁布实施20周年。去年1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进入新世纪以来,文物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的文物保护工作重点是什么,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完善保护法规体系,与新修订的保护法相对接
  20年前我国颁布实施了《文物保护法》,去年修订实施的新文物保护法对原法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完善,由原先的33条扩展到80条,一些过去没有涉及的文物保护内容新法都做了规定。如过去将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三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未公布的没做规定。全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万处左右,已公布为保护单位的不足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69处,省级7000多处,市县级6万多处。而现在的新文物保护法对尚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也制定了保护规定。新法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今年除了大力落实文物保护法之外,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并与新法的有关规定有机对接,同时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单霁翔说,文物保护在跟国际公约接轨上有不少薄弱环节。其它如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长城保护管理条例等也要在今年公布实施。
  发挥现代技术手段优势,进一步摸清家底
  我国有1200多万件馆藏文物,这些文物分为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但现在每一级到底有多少件?在哪儿保管?现状如何?根据什么制定的等级等都需要进一步了解。单霁翔认为,今年还要抓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建设,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管理机构或人员,否则,在大规模基建施工的时候,不少文物会遭到破坏。他说,摸清家底,要更多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音像、计算机、局域网等,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翔实的文物档案系统。
  抓紧人才培养,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文物系统现有文博从业人员7万多,其中文博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只占12%左右。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现在科技保护、保护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单霁翔说,今年将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师资,实行人才定向培养。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设立了培训基地,建立了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计划今年培养100余名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博物馆长、考古研究所长等。此外,重点培养一些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各地方也相应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逐步建立资质管理、持证上岗制度。
  关注文物安全,合理利用
  文物的保护素来面临着诸多难题,潮湿霉变、脱落倒塌、人为的损害等,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加强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建设,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第一次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写进总则。单霁翔说,我们提倡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对文物的合理利用。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缩影。这么多的“好家当”不开放、不展示,对观众来说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可以通过加强文物精品的展示、增设专题博物馆、多办展览等形式,用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