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实验室的工作狂、足球赛的主力、陆战棋的高手、武侠小说的迷恋者……年方37岁,就成为获世界生物多样性领导奖的亚洲第一人。张亚平——在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灵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3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实验室的工作狂、足球赛的主力、陆战棋的高手、武侠小说的迷恋者……年方37岁,就成为获世界生物多样性领导奖的亚洲第一人。张亚平——
在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灵感
  张帆 王雨宁
  为一头小牛犊确认了“亲爹”,张亚平和他的研究小组用技术了结了一桩“牛官司”
  2000年,这桩耕牛确权案在昆明市轰动一时。
  1999年5月,昆明市石林县农民赵文兴丢失了一头灰色的小黄牛,四处寻找后,发现同村的毕万福把自家的小牛牵回了家。两家人为小牛的归属争吵不下,都声称是自家母牛生的,“牛官司”闹上了法院,法官也难断案。
  眼看官司就要成为无头案,有人想到,既然人可以“亲子鉴定”,牛可不可以呢?最后,法院委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进行“亲牛鉴定”。张亚平和他的研究小组刚好在从事家畜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成熟可靠的DNA鉴定技术很快有了结果——小牛犊的确是赵文兴家的。牛官司终于有了一个说法。
  在回忆这桩趣事的时候,张亚平脸上满是笑意。他以这件事为例,向记者这样的“门外汉”开始介绍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
  他爱好体育,喜欢打牌,读武侠小说,“只是太忙了,很多爱好都搁下了,遗憾,挺遗憾……”
  张亚平回忆起儿时养鸽子的经历,一脸的幸福,表情既轻松又温暖,“鸽子能从老远的地方飞回家,这里头一定有什么特殊的东西,我从小就琢磨这个。”
  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好奇,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求学和研究之路。张亚平逐渐意识到,在实验室之外,在研究论文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并充满魅力的世界。
  作为新生代的科学家,张亚平继承了老一辈的勤奋与刻苦,每天的工作时间通常都在12小时以上。除了研究外,他还要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但这并没有削减他对生活、自然的兴趣与热爱。“我爱好挺多,尤其是体育,中学的时候拿过百米冠军,篮球进过校队,乒乓球是所里的绝对主力……”数起自己的强项,张亚平有几分得意。
  这位年轻的博导一年无论多忙,总有那么一两次要与弟子们打牌鏖战到深夜。他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如数家珍……“只是太忙了,很多爱好都搁下了,遗憾,挺遗憾……”一抬眼,看到张亚平满脸的无奈。
  工作是乐趣,是享受,但显然不是他的全部。他喜欢从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灵感
  有了兴趣和热爱,工作对张亚平来说就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当你的付出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突破,哪怕还在进展阶段,你也会感到莫大的幸福,因为你喜欢这些。”他还特别善于在团队与合作中享受到幸福:“当你看到学生们做出出色的工作,当你感到实验室的合力使微薄的自己变得强大,幸福是无法言说的。”
  但工作显然不是张亚平的全部,他喜欢从工作中跳出来,从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灵感,让思想在开放的世界里驰骋;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蓦然回首,新的机遇和发现又出现了。张亚平觉得自己算不上聪明,但在研究中多数时候能幸运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中国的边疆地区能与国际上较好的实验室一较高下,令张亚平有了几分英雄气。但成功也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产生的,张亚平说,尽管云南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回国初期的挫折使他明白,仅有资源特色是不够的,过于强调中国特色反而不易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兴趣;只有把资源特色和科学前沿的重大问题结合在一起,才会受到普遍关注,在研究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张亚平小传
1986年从复旦毕业后,先后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美国圣地亚哥濒危动物繁殖中心从事分子进化与基因多样性的研究。1995年回国后,出任昆明动物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副所长、博导。从21岁到37岁,在Science、Nature、NatureGenet-ics、PNA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7月,摘取了受国际生物学界高度重视的世界生物多样性领导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附图片)
  图为张亚平近影。本报记者 张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