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农田浇水原来由乡党委和政府管理,由于人少管不过来,农民常为浇水闹事,现在把用水管理权交给了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节约了黄河水。请看——宁夏灵武市:一把锹”管水管出个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3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农田浇水原来由乡党委和政府管理,由于人少管不过来,农民常为浇水闹事,现在把用水管理权交给了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节约了黄河水。请看——
  宁夏灵武市:
一把锹”管水管出个啥?
本报记者 杜峻晓
  农田浇水是大事,为浇水闹事屡见不鲜
  对得黄河之利的宁夏农民来说,为农田浇水是一件天大的事。
  1月20日,当记者为用水产权制度改革的事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杜木桥乡采访时,榆木桥村6队31岁的青年农民杜鹏起告诉记者:多少年以来,宁夏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业,农作物要丰收,主要靠浇水,浇水遇到麻烦就得“争”,先是用嘴“争”,后来就动手。
  在杜木桥乡农民的记忆里,哪年都得为浇水的事打架、上访,最多的年份达上百起。为浇水,杜木桥乡曾发生过集体殴斗事件。至于乡里乃至市里干部被围攻,更是家常便饭。
  一边是缺水,一边是严重浪费水
  灵武市有3条水渠,分别是秦渠、汉渠和东干渠。这3条渠延伸到杜木桥乡时,被该乡干部群众总结为:秦渠高,汉渠稍,东干渠还在半山腰。杜木桥乡农民浇水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
  杜木桥乡是纯回族乡,有杜木桥村、榆木桥村、海子村等5个行政村,1.7万多名农民,3400多个农户,有1.6万余亩农田需要浇灌黄河水。因为要水不易,要到水后,杜木桥乡的多数农民看到水进入自家的农田后就扬长而去,宝贵的黄河水在滋润了大片农田后,从田间溢出,排到沟里,造成了极大浪费。据乡里干部匡算,浇1亩稻田得用水2000立方米至2500立方米。最让人痛心的是,杜木桥乡的农民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反而认为占了好大便宜:反正是黄河水,不浇白不浇。尽管这些水是用钱买来的,但因为是大锅饭计算法,1立方米的水只有0.006元。
  如今的秦渠支渠承包者王学发对记者说,现在农民已经有了黄河水也是商品的意识,懂得节约用水了,以前根本不管那事,只要放开口子,就可劲流,看得人心疼。
  由“一把手”管水到“一把锹”管水
  杜木桥乡在没有成立用水者协会之前,农田浇水是由乡党委和乡政府管理的,再说具体点,是由乡里的党政“一把手”管理的,浇水忙碌时分,书记和乡长成了水管员。杜木桥乡虽然小,也不是两个人能管得过来的,于是惹事闹纠纷成为情理中事。
  2000年,灵武市的新华桥镇率先成立用水者协会后,规范了用水,效果不错。2001年4月,杜木桥乡参照新华桥镇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成立了杜木桥乡用水者协会。除协会会长和秘书长由乡里的干部兼任外,57个委员全是5个行政村的村民们自发选出来的。这些人在村里为人正派、处事公道、有威信。当地农民起先对成立协会并不理解,跑到乡里质问:弄协会有什么好处?副乡长兼用水者协会会长杨怀仁说:原先1亩地浇1年水收42元,现在只收36元,你说哪个划算?农民说:这行,36元划算!
  在杜木桥乡,记者看到乡里印发的用水者协会章程及管理制度。该制度对水费管理及奖惩、水利工程管理及灌排管理、渠系管理人员考核、灌排工程维护及水运行管理、管理费用的提取和分摊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协会对渠道实行承包制,规定渠口管理由专人负责,支渠口和支渠直开口由支渠管水组长负责开关,毛渠实行“一把锹”管水制度,直开口由首席代表推荐认可的管水员负责添水。支毛沟渠每年分春秋两季由管水组组长和首席代表分别组织会员彻底清淤。
  节约了黄河水,减轻了农民负担,“一把锹”作用不小
  杜木桥乡用水者协会会长杨怀仁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自2001年用水者协会成立,当年就比2000年节约用水900万立方米;2002年比2001年节约用水400万立方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现在黄河水也涨价了,每立方米水收费0.012元,比原来提高了1倍,但农民用于浇地的水钱却减少了。更重要的是,用水产权制度的改革,把用水的管理权交给农民,从2001年开始再没有因为用水打架、上访、闹事的了,现在乡干部的日子过得像个日子了,农民们也高兴了。
  农民杜鹏起接过话茬说:原来就因为农田浇水的事,我们真的哪里都去不了,整天就操心那点事,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在我把钱交了就不管了,有人给你开口子,有人给你堵口子。空余时间我到城里打工,还有不少收入。
  秦渠支渠承包者王学发嘿嘿笑着对记者说,提起管水,“一把手”还真不如“一把锹”,我现在承包的这条支渠名字叫地渠,总长5公里,穿越3个乡镇,5个行政村,20多个居民小组,要浇5000多亩地。
  过去“一把手”能管得过来吗?
  管不过来!现在我有自己的办法,我下面有3个配水员,也就是我的中层干部,3个配水员下面还有30多个管理员。这些人是做啥的?哪个农田的水浇够了,管理员就把渠堵上了,绝不让浪费。“洪水入沟”的事基本上没有了,原来农民每年清淤多达5次,现在只要两次就行了。而且现在国家控制使用黄河水,水越来越紧了,我们这些“一把锹”运用的是“用水申报”的办法。农民要浇水,报给管水员,管水员再报给配水员,我这里提前5天把用多少水报上去,保证到时候有水可用。1999年那一年,正在用水的节骨眼上,长达28天浇不上水,农民能不火吗?能不闹事吗?现在你让他闹他都不闹了,吃饱了撑的呀!
  26个“一把锹”管水后,水稻控管技术全面普及,去年全市灌区节约用水0.36亿立方米
  周玉斌是灵武市水务局副局长,他向记者介绍说,“一把锹”管水在灵武市问世后,很快得到推广,现在灵武市已有26个“一把锹”,也就是26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把黄河水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自己管自己的事,这一招还真灵。原来为什么“一把手”管水管得不好,说到底还是个利益问题,农民用水反正都得交钱,相对来说,收水钱比收别的钱容易些,所以想插手的人多。可是“一把手”管水确有许多弊病,“一把锹”管水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周玉斌说,“一把锹”管水后,水稻控管技术已在灵武市全面普及,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2%。节约用水成绩突出,自治区多次表扬,2002年,全市灌区节约用水0.36亿立方米。更重要的是,由于管理严格,责任到人,灌区上下均衡受益,避免了争水抢水现象的发生,灌溉工作达到四满意:一是群众满意,浇水省了钱,粮食又增产;二是乡镇满意,灌区乡镇没有发生一起浇水上访事件;三是管理处满意,全市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四是市政府满意,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