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法德再续“宝石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3
第3版(国际)
专栏:大视野

  法德再续“宝石婚”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政治中,法德关系是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法德关系有种种描述,最常见的说法除“法德轴心”、“法德发动机”以外,还有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法德配偶”。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爱丽舍宫签署《法德合作条约》,从此两国由宿敌转为盟友,这一天也就成为法德“联姻”的日子。今年1月22日是爱丽舍宫条约签署40周年,为了庆祝“绿宝石婚”,巴黎和柏林都忙碌起来了。
“绿宝石婚”庆典持续两天。1月22日上午,两国政府所有部长齐聚爱丽舍宫,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共同主持法德联合内阁会议;下午在凡尔赛宫,由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德布雷和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共同主持两国议会联席会议,法德议员共1200多人出席。1月23日上午,希拉克和施罗德在柏林德国总理府与法德青年500人座谈,下午两位领导人先去阿登纳基金会主持一个纪念仪式,向戴高乐和阿登纳两位法德关系的奠基人致敬,随后共同为法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开馆典礼。看得出来,这些活动是精心安排的,象征意义超过实际内容。它们象征两国官方合作和人民友好,寓意不忘过去和寄希望于未来。不过,这些热闹活动中仍然包含一些实质性内容。
在1月22日联合内阁会议结束时,双方发表一份法德联合政治声明,其中包含一些进一步强化两国关系的决定,如两国将同时在各自政府内增设一个双边合作总秘书处,并且这个秘书处的副职由对方国民出任;每年1月22日在两国所有学校开展“法德日”或“德法日”活动;为解决涉及两国公民生活的立法问题,两国议员将一起工作;定期举行联合内阁会议或针对某些问题,邀请对方部长参加本国内阁会议,等等。其实,即使是象征性的动作,在两国经过多年的疏远和疑虑之后,也不失为一种政治意志的表现。
自从1963年法德缔结爱丽舍宫条约以来,两国在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都按条约规定有了长足发展。两国对所有重要外交问题及事关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都坚持相互磋商,两国元首与政府首脑的会晤由原来的每半年一次变为每两个月一次。40年来,两国有2200个城市和地区签订了姊妹关系协议,700万青年学生参加了到对方国的家庭里住一段时间的交流活动。两国合办的欧洲电视台ARTE也已经10岁了。如果说40年前的条约是法德两国的“结婚证”,则今天两国联合政治声明从其实质内容上说应为法德40年姻缘的“续约书”。
希拉克说要借爱丽舍宫条约签署40年之机“重铸”法德关系。因为最近7年来,这部“发动机”有些运转不灵,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条是受到国内政治的掣肘。希拉克1995年出任总统,可两年后法国就开始了长达5年的“左右共处”,右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共同执政,内政上矛盾突显,使法国难以专注外交。施罗德1998年首次出任总理,起初也无暇顾及外交。2002年法德又先后进行大选。这些情况多少影响了法德合作。在战后法德关系史上,领导人关系的亲疏是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戴高乐—阿登纳、德斯坦—施密特以及密特朗—科尔是有名的“两驾马车”,他们曾使“法德发动机”全速运转。希拉克和施罗德私交不厚。本来希拉克期待德国保守派的施托伊伊贝尔在大选中获胜,而施罗德则盼望法国社会党的若斯潘能在总统选举中胜出,但结果是希拉克与施罗德双双重新当选,两人再次面对面。在此情况下,他们两人合力将双边关系再向前推进一步,确如此间舆论所说,是理性超过感性,实用主义占了上风。
当年,戴高乐和阿登纳都表示,爱丽舍宫条约有两个目标:一是法德和解,二是在法德和解与合作的基础上推动欧洲统一。但实际上戴高乐和阿登纳各有自己的打算。戴高乐根本就不想给德国以平等的地位,他为法国在战胜国围坐的桌子旁捞到一个座位以后,就想凭借法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原子弹这两张王牌,使法国在欧洲称大。而阿登纳当时担心万一苏联发动进攻,德国不一定能得到美国的保护,所以想借与法国签约来换取美国的坚定支持。应该说,爱丽舍宫条约是双方互有需求的产物。
戴高乐早有预言:法德两国“随着情况的不同,肯定会出现分歧”。1984年密特朗和科尔在凡尔登一战战场遗址上,手拉手地悼念两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1994年,密特朗又邀请德国军队到香榭丽舍大街参加法国国庆阅兵,这些场面在一般法国人的心中产生过强烈的震撼,象征着两国彻底实现了和解。可是,此后法德关系却一度停滞不前。除了前面说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1990年德国实现了统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国对一个强大的德国不能不心有余悸。戴高乐曾说,“我们要确保法国在西欧的安全,办法是防止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对法国再度造成威胁”。战后戴高乐对德国的政策是:一肢解,二严惩,三控制。当德国重新统一时,密特朗惶恐了,希拉克也不得不盘算,法国突然感到有失去领导地位的恐惧。这就是两国都曾试图和英国拉近关系的原因。
最近几个月以来,法德两国关系回暖。一方面,施罗德大选时反美调门很高,造成外交孤立,所以主动向法国示好。另一方面,法国对欧盟扩大后共同农业政策前景感到担心,所以也主动回应德国。去年10月,法德两国背着英国就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问题达成一致,11月两国提出推动欧洲共同防务新建议,12月对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问题采取相同立场,今年1月两国又联合对欧盟机构改革提出建议,主张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设立双主席。“法德发动机”虽然还没像以前那样全速运转,但它也发挥了相当的力量带动欧盟前进。这说明,法德两国又恢复了共赴欧洲统一大业的政治意志。
戴高乐设想的欧洲统一正在沿着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前进,作为欧洲统一基石的法德关系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因为这是两国利益之所在。希拉克说,今后法德关系要成为欧洲建设的“驱动力”,但无论法国还是德国,它们在处理与对方关系时都离不开自己与世界上其他大国关系的背景,而这种选择有时就成了考验。
(本报巴黎1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