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城与梅花一样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3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名家新作

  城与梅花一样清
  叶文玲
  如果不是老友盛情相邀,我想,我多半不会写苏州。
  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虽然和喜爱杭州一样,我一直同样喜爱苏州。这情形,就似初恋:心里热火火地念着想着,却不肯从自己嘴里轻易说出来。
  我爱苏州的美丽。老辈人嘴里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语,早早就铸在儿时的心屏。当白堤“一株杨柳一株桃”的鹅黄胭红和里西湖的荷花,一茎一茎一瓣一瓣地在眼前窈窕成令我迷醉的梦境时,虎丘剑池的流泉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总是叮叮当当声声如乐地叩响在耳畔。
  那时的我,幼稚又清贫,清贫幼稚的少年编织梦境,常常更热烈也更固执;那时的我,既没有去过杭州,也没有去过苏州,只凭少年的痴想编织苏杭二地的美丽,对杭州有多少向往,对苏州就有多少憧憬。
  我爱苏州的才情。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有关苏州才情的认识,比风景更早地走入了心里。年幼时,偷看家里的第一部“禁书”,是封面独特的《唐祝文周四杰传》。那时的我,根本不识苏州的历史和风貌,但从书中却得知了“唐、祝、文、周”这生活在苏州的四大才子,在孟浪着他们的风流韵事时,也尽情挥洒着从这块文化厚土上滋养出来的琴棋书画的才情,恣肆着他们的玩世不恭和风流倜傥……我忘了囫囵吞枣过的其它许多书,惟独这部书被我牢牢记住,就因为它和令我惊异的才情是如此浓浓相溶。
  再次敬识老苏州的才情,是后来读陆文夫的《小巷深处》。那时的我,正甜甜做着文学梦,当读到最后一段,“……那性急的擂门声,在空寂的小巷子里,引起了不平凡的回响”时,在我心头激荡的,岂止是一点“回响”?而是一声伴着醍醐灌顶的铙钹,一声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那是对少年的我一次非常切实的小说启蒙,更是极有分量的人性启蒙。
  此后,在我心底,苏州非画浑如画,苏州无声胜有声。此后,老苏州委婉袅娜的小桥流水和响着木拖鞋声的石板小巷、老苏州人家那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就似那娓娓缠绵的评弹,就似那轴品赏不尽的《清明上河图》,就如那条与京杭相连的运河水,长长地绵延在我心里。
  虽然对苏州有了很多爱恋,没曾想,真正得以苏州“一亲芳泽”,却是在我远走中原几十年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苏州人举办的一次笔会中。盛情相邀的主人,周到备至地作了各种各样的安排。已经是十足的“河南佬”的我,对眼前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种久违的如痴如醉的歆享;当我如饮醪酪地闭眼倾听两位艺术家十指纤纤地曲尽悲欢离合的《秋海棠》、一步一驻足地徜徉在白墙黛瓦的深巷和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的花径、啧啧嗟叹地留连在“露、透、瘦”的太湖石畔;当我懵懵懂懂地在如美人如壮士的亭台楼阁中,分辨着哪是明代哪是清代的飞檐斗拱雕栋画梁、端详着哪是梨花木哪是紫檀木的香案眠床太师椅时,我骤然觉得:似我这等来自“穷乡僻壤”且又身薄心浅的人,似乎已经无法承受得起古老的苏州的这份过于浓重的文化大餐了。
  苏州,苏州,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她是那样真正地貌若天仙而又姿质冰清,城虽小巧却美得内涵厚重韵味无穷!即便充满了对她的爱恋,即使贮满了对她的赞美,倘若真要说出心底所感觉的子丑寅卯,自己竟好像成了匍匐在艾思美拉达面前的卡西莫多。
  所以我从此不敢轻易赞美苏州。但是,此后想起苏州,就似失恋者不由得满心惆怅,就这样,越是缅念苏州,暗恋的心思就越加强烈。
  八十年代初,大女儿报考大学,我怂恿她把学医的志愿改填成:苏州丝绸工学院。与其说是为她,更不如说让她替我了却夙愿,圆我日后可回南方故乡探亲的梦。而且,这是去苏州,苏州啊!
  苏州,苏州,至此我更亲上加亲:和我们的杭州湖州一样,苏州也是丝绸的源头丝绸的城!而丝绸,在古今中外的世人眼里,是梦一般飘忽轻盈,珠玉一般清脆温润,是诗画装点人体的最佳契合,是最含激情的天籁!这等模样的苏州,除了一个深藏心底又越发膨胀的“爱”字,还能说出什么呢?
  不,我还感觉了苏州的很多很多。我感觉了苏州的“糯”,苏州是一座“绵糯”的城市。
  “糯”在我们家乡人的词汇中,非常可亲。
  “糯”就是绵软,就是温馨,是耳鬓厮磨的亲昵,是雪中送炭的热情。“糯”在很多时候,就是亲情的代名词。我从苏州的评弹、苏州人的话语、苏州人的秉性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活脱脱的“糯”;我同老苏州、小苏州的作家朋友的交往中,细细腻腻地体会着这种难能可贵的“糯”。记不清这些年中有多少次去了苏州,尽管苏州无例外地处在历史的巨变中,尽管曲曲弯弯的小巷不再是旧时模样,但苏州人的“绵糯”未变,小巷人家的礼数未改气质未变;记不清这些年中有多少次与苏州的朋友同行交往,我好像从来没在哪条街中见到怒目相向的苏州人——是不是说得太武断了?哎,我说的是苏州人即便拌嘴吵架,但吵架人的声响,常常只有“声”而不见“响”,即便“吵”也是既有声,更有韵,那话语、那声腔,更是绵绵糯糯得教人想买票去听。这绵糯,是品性,更是文化。
  我感觉了苏州的“静”。苏州是一座雅静的城市。
  “静”在我的感觉中,是一种非常大气的词:“每逢大事有静气”,“心到静处人自雅”。也曾作过吴国的国都,也曾有过往昔的辉煌,苏州却保持着雅静的大气而不事炫耀,苏州的“雅静”,既是厚重历史的承传,也是岁月嬗递的磨练。漫步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你会感受着那是一种蕴含在每座粉墙里、每架屋檐下、每道窗棂后的雅静,感受着一种浸透在品茶饮宴听评弹中、待人接物举手投足的那种高贵的雅静。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苏州也是早早建起工业园区的城市之一,但关于苏州如何重新装扮,却引发了一场导致全国关注人人都来参与的大讨论。这份热闹,显然不是老苏州人的守旧,更不是局外人的多管闲事,只能说明苏州是中国大家庭中人人钟爱的城市,大家惟恐她前进得过猛的步履会丧失原有的雅静。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苏州没有辜负大家的钟爱,苏州以自己的文化和品位维系了这份雅静。所以说,苏州的雅静,是高雅的清气品性,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年深日久的修养。
  我还感觉……哦,总不能真像恋爱中的人,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吧?说尽千思万想,归结起来不还是绵绵在心的爱意吗?
  写到此处,家人买回来一捧我一向喜爱的腊梅,未及盛水插瓶,馥郁的清香就一缕又一缕地弥漫了满室。
  心随香至,突然想起:那年在留园,月洞门中一枝梅花斜在身后的留影,是此生最清气雅相的照片。
  哦,春随香草千年艳,城与梅花一样清。
  梅花,梅花也是苏州这座城市形象的昭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