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衣架撑起的衣裙不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3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衣架撑起的衣裙不美
刘克定
  常常听到“形象工程”、“形象代表”、“形象大使”……无非是指整体形象,但形象的树立很不容易,这项“工程”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出于某种急功近利的需要,或商家用以作为竞争或炒作,又当别论。
  我想谈一谈个人形象。个人的形象树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高尔基谈文艺创作时说过一句话:“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是说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来塑造的。文艺作品的情节完成时,人物的性格也就塑造完成。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生命是形象的历史。因为人的形象的好坏,是通过一生的言行来塑造的,只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历史才会对你的形象加以审检、论定。譬如艺术家、文学家,还有什么泰斗、巨匠、大师等等,是以毕生的文学艺术活动和创作成就而名的,甫登艺坛,就忙着自封什么“天王”、“歌后”、“金刚”、“王子”、“学者”、“权威”……实在是可笑不过。
  佛教历史上有个慧能大师,初在五祖弘忍门下是个舂米打杂的小沙弥,他学习佛理十分刻苦,虽然目不识丁,但对佛经妙理能够心领神会,后来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当时四川有个和尚,叫方辩,会雕塑,要给慧能塑像。尽管塑出来十分像六祖,但六祖慧能并不满意,说:“汝善塑性,不善佛性。”想把这个四川和尚打发走。慧能的意思也说得明白,塑一个人的形象容易,但塑出“佛性”就非同小可。十多年后,慧能圆寂,方辩还是为他塑了一尊像,很像真身,至今还保存在广东韶关南华寺里。究竟是否塑出了“佛性”,六祖慧能已经看不到,无法表态了。千年前的慧能就知道,塑造形象不只是一个艺术行为,还有人生的自我完善。而人的自我形象塑造,是不能靠外形塑造来完成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闻记者罗开富徒步重走长征路,几度战胜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历时一年,长驱二万五千里。这一壮举,使中外新闻界震惊。日本记者著文赞扬罗开富是“用脚写新闻的中国记者”。
  去年记者节前,和报社几位朋友谈到,二十一世纪的记者能不能像当年罗开富那样徒步重走长征路,结论是肯定能。但困难是很多的,能不能克服,病倒了能不能坚持,为什么要坚持下去,那种自觉性,是不是人人都有,就很难说。现在一说“苦不苦,想想两万五”,就有人笑,说:“现在啥时候了,还翻那老皇历!”也的确是,现在是数字化和铅与火,跟过去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那时候写稿是用笔和纸,现在是电脑、数码相机、手机、轿车……但不可忘记,时代的变迁,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等于优良传统的改变,并不意味着肩上责任的改变。譬如有的人为了私利,见钱眼开,阿曲为文。有的人搞新闻不出彩,搞“全方位出击”挺忙乎,这使人想起某些“歌星”、“影星”,收高额出场费,到外省“出场”要包机;主持节目时穿着拖鞋,袒胸露背,逢场作秀……观众反感,说“形象太差”。
  红军走过的地方,老百姓至今还说,共产党是哪怕自己只有半条被子也要剪给我们一半。这个形象,铭刻在老百姓心里。
  有位诗人说:“衣架撑起的衣裙不美。”人的形象也是如此,是靠骨头、灵魂、正气来充实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骨头的人,灵魂卑微的人,浑身缺少正气的人,他的形象会受到人们的称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