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勿为石油而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4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勿为石油而战
吕鸿
自美国挥舞“倒萨”大棒以来,国际舆论对美动机进行了诸多分析,趋同的看法是:反恐也罢,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罢,均不是其理由,不过是“欲加之罪”。那么,美为何定要对伊大动干戈?多数媒体的答案是:“为了石油。”
德国媒体近日也深入剖析了美国“倒萨”中的石油因素:首先,控制石油价格是美国家利益所在。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其石油消费的2/3需要进口,其中60%的进口又来自海湾地区。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连年高产,其储量已大为减少,于是,石油储量占第二位的伊拉克便成了美国垂涎的“最大一口油井”。其次,冷战结束后,确保作为全球经济命脉的石油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更成为美国的一个战略目标。为此,美国每年用于海湾地区的军事支出高达500亿至600亿美元。最后,美国将能源问题排在政府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上。
德国媒体的分析有助于人们理解当前的伊拉克问题。而近年来西方历史学家在二战史研究中也越来越重视能源因素,“石油争夺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想起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所看到的一部题为《车轮改变世界》的短片。该片主题深刻、令人深思:圆圆的轮子加快了人类前进的步伐——起初是马车,马是动力。后来世人发明了汽车,汽车在进一步加快人类行进速度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汽车需要动力,石油是最好的动力源。二战前,全球经济危机使西方陷入一片萧条之中。美国经济的起死回生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得克萨斯和俄克拉何马两州的石油开采不无关系,而德国石油资源的匮乏则制约了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因此,对外掠夺石油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动机之一。
二战至今,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为争夺石油资源而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事件却仍时有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
事实上,历史同样给我们以启迪:人类是完全可以通过和平与合作来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在欧洲,人们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当今德国通过和平得到的要比纳粹德国试图通过战争取得的要多。正如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2000年底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所说的那样:在21世纪,德国希望和平能在全世界得以实现,为此,德国奉行“友好邻邦”原则,而这种“友好邻邦”原则“不仅适用近邻之间,同样也适用那些在地理位置上相距遥远的国度”,这似应成为国家间外交政策的一个规范。
眼下,海湾地区战云密布,同时,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一些人高举这样的标语牌:勿为石油而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