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2会议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新思路研讨会——为中小城市发展把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4
第9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2会议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新思路研讨会——
为中小城市发展把脉
  □王子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小城市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难题,采取哪些有效对策?不久前,在上海城市管理学院举办的“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2会议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新思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为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把脉开方,进言献策。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小城市抓住大城市发展提供的机遇,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管理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合理定位。城市等级定位有其客观标准。据2002年的最新统计,我国目前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国际化大都市、特大城市的城市约占我国城市总量的1/4,许多中小城市包括不少县级市纷纷把自己定位于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学者指出,国际惯例是将城市服务功能、城市扩散功能和城市影响力作为城市等级结构的划分标准,而人口数量指标并不是评判城市等级高低的量尺。很多学者强调,中小城市在发展中应对自身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既要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离不开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小城市如果脱离实际地高定位,必然会引发城市之间的攀比,导致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世界五大城市群落的发展经验证明,单个城市只有在等级结构合理的城市群落中才能繁荣发展。这为我国中小城市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启示。
  培育核心竞争力。与会者指出,从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小城市应当选择那些适合本市实际、体现本市资源优势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会者指出,中小城市在发展中特别要注重发挥地方优势,演好“地方戏”。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城市演好“地方戏”的关键。在产业结构上,中小城市应力求与中心城市“和而不同”,不能一味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而应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追求产业效益的最大化。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具体讲就是:瞄准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梯度转移,引导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向自己扩散、转移;回应大城市的巨大向心力,力争成为以大城市为目的地的投资者、旅游者的“三级市场”;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城市之间的对接。
  推行现代化管理。与会者指出,在“联合国最适合居住城市”排名中居于前列的是那些规模适中、生态良好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发展中,既要繁荣经济,也要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的内在功能。因此,中小城市应努力改善居民住房、交通、通讯条件,扩大就业,提高市民素质。而要想成为“最佳居住地”,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只有实施优质高效的管理,才能发挥中小城市自身的优势,在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学者强调,适中的城市规模,较少的流动人口,优越的历史文化资源,才是中小城市的优势。中小城市要利用这些大城市不具备的优势,加强现代城市管理,在管理中善于发挥后发优势,尽力避免大城市在城市管理中走过的弯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